這是2012年的作品,故事時間軸卻設在1980-1990解嚴跟戒嚴時期,以「同性」的鮮明話題帶出所謂的「自由與民主」。這部不全然是在描述同志的故事,反而是以大方向思想與行為上「自由」去帶出一些值得省思的人生課題,例如,人生從青少年的狂妄到長大成人後的的世故,「自由」是否還存在呢?那麼這時候的「自由」,已經不單單是當時解嚴所倡導的「民主與自由」了,而是你本質、心中的「自由」。這樣的一番話的確很空泛、難以捉摸,但這部電影厲害的地方在於演員的動作、神情多過台詞,而每每講出的話,其質量都是足以撐起這部電影的支柱,讓三位主要演員在戲中的角色個性都十分鮮明。
阿良(張孝全飾演)是一個憨厚、帶有點生性膽怯的個性,往往這種類型的人總是所謂的「慢熟型」,不僅讓朋友難猜測想法、更是讓觀眾難以猜測他的思路!說實在的,在電影前半段,我總是以為阿良是在躲避與不接受美寶(桂綸鎂飾演)的愛,但卻總沒想到阿良其實是喜歡男生的。阿良在這部電影中就像是三個時期的縮影,戒嚴時候的他,他只用迴避與掙脫去暗示他與美寶的關係,解嚴後他慢慢的敢於對美寶說出他喜歡的人(泳池畔在手掌寫字的橋段),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