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個小時流逝的時間,毫不沈悶反而覺得過太快。簡單的本子,「人物性」卻被放大了,角色平衡於被喜歡和受責備兩種情感中,觀眾能看見他們善良的一面,也明顯接受到他們的缺陷,好像在窺探那種真實的複雜性,帶入批判客觀的思考。都市的喧囂,帶有一種熟悉的緩慢的氣氛,飽經滄桑的中年人、初嘗傷痕的少年人、純真的兒童與沉默的老人,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日常。生命筆直前走。
散場後,我坐在回家的捷運上一言不發,注視玻璃窗發射出的自己的輪廓,萬家燈火通明,千千萬萬人此刻正在做不同的工作,經歷著不同代的煩惱與喜悅。很難說電影具體講了什麼,那是一種很玄的感覺,好似我們真實參與了他們的生活。陽臺上好像還能聽見隔壁鄰人的爭吵聲,家裡的電視播著沒有人看的節目,情竇初開騷動的年輕仔結伴放學,城市見證著綿延不斷的推進,反復的,相似的,每個個體的生活的嘗試。會有觸景生情的共鳴,是因為在人生摸爬滾打中積累的回憶不斷增多,我們為所作所為付出代價,買單且被改變。
在小教室裏,女孩裙子被撩起時,背景放燈片暗示的解說,懵懂青澀的閃電。大概是最美好的一組鏡頭。
「電影的發明讓人生延展了三倍。」
觀眾作為清楚的旁觀者,清晰看見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