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戒嚴]的文章:


因幕迷的機會而有幸觀賞1月9號樂聲800人大廳的試映場,而寫作本篇影評。本篇文章先簡單進行不太影響觀影的微雷簡評,設置雷線以後再做包含劇情的整體討論。而在近期的影評、觀眾圈常看到對韓國電影和台灣電影在題材的發展比較,我也會以個人觀點在文末抒發一點意見。   ----------------以下微雷---------------- 繼「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以下簡稱《計程車》)」之後,韓國再度推出民主運動的歷史改編電影,描述在光州事件七年後,「六月民主運動」的發生背景。 即使在電影開始前便以字幕說明,內容為了戲劇因素而不完全符合史實,「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以下簡稱《1987》)」的最大目的卻是為觀眾窺見歷史事件的全貌。不同於《計程車》以旁觀角色目睹暴力而起身援助的單一視角,《1987》的主角不是任何人物,而是編導試圖藉眾多人物完整勾勒的「事件」。除了一個虛構角色,所有人物都是真實人物、真名公開,如果作為台灣人的你曾思考過轉型正義,那這部電影是韓國人對轉型正義最有勇氣的嘗試。 本片再度展示了成功的韓國商業電影方程式:敘說事件部份流暢紮實,渲染情感部份刻意放慢而大規模的情緒...
[RED]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台灣人,你也能衝出自己的黑暗
RED
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
2018-01-16 13:09:04
氣氛
9
     1936年的日本發生了一件改變國家命運的重大事件,該事件背後人稱作「帝都不祥事件」或稱「226事件」。知名的導演吉田喜重以此次事件做為範本,拍出這部極具代表的經典電影「戒嚴令」。由於該電影是以真實歷史事件為背景所構成,其中人物、事件多引用自當時情形,建議觀眾先對「226事件」有初步了解,才能更加清楚的掌握該電影所表達的意義。   226事件就是一次尊皇起義(清君側)  在當時日本陸軍可分成兩大派別,兩者都希望改造國家,只是方法卻天差地遠。一個主張通過合法形式並以陸軍紀律為尊(統制派)、另一個則主張回歸天皇直接改造(皇道派)。但兩者同樣都沒有明確的組織架構,因此並未產生明顯的利益衝突。只是兩者間信念上的隔閡,卻導致衝突不斷升高陸續有刺殺重要人士事件發生,矛盾不斷激化下最終引起1936年2月26日兵變。皇道派的軍官帶領士兵對部分政府及軍方高級官員進行刺殺,並佔領重要設施。原先構想是先發制人後只要天皇一首肯,便能得到大義的名份從而確立皇道派起義的正當性。沒想到天皇卻回絕了這項提議,甚至覺得此舉過於踰越而下令鎮壓。最終起義成了叛亂,皇道派遭到撲滅。參與者多數被處以死刑,...
《戒嚴令》-找回世間秩序的起義
L.S.
戒嚴令
2015-06-18 16:35:49
劇情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