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以為人生是場悲劇,但其實是喜劇。」對於由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Phoenix)所主演的《小丑》,正因為長期處於社會邊緣地帶,忍受貧窮、被霸凌、被歧視的眼神,人生的色彩是一片晦暗,但這些長期以來累積的忿恨與壓抑,最後爆發為一股強大後座力,終究演變不可收拾的逆襲。
影片一開始就帶到電視新聞播報高譚市嚴重的垃圾問題,也給予觀眾一條線索,在1970年代末的紐約,雖為美國第一大城,掌握全球財經趨勢,為政商名流薈萃之地,但更多的是令人窒息的隱憂,高犯罪率、污染問題、明顯的貧富差距與階級之分,處處是危機。
小丑,其實就是丑角,原是「義大利即興喜劇」(Commediadell'arte)當中戴著面具插科打諢的角色,早在16世紀就已出現了,劇中的角色皆為固定的性格,而丑角通常是其貌不揚,較為弱勢的角色,經常被欺凌、排擠,如史塔溫斯基(IgorStravinsky)的舞劇《彼得羅希卡》(Petrucka)、荀貝格(ArnoldSchoenberg)《月光下的小丑》(PierrotLunaire)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雷昂卡伐洛(RuggeroLeoncavallo)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