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名八O年代影劇小百科兼演藝圈社會觀察家(推眼鏡),紀錄片《我們的那時此刻》幫我重新梳理腦海裡的記憶,喚起許多我的那時此刻─第一次進戲院看電影(《唐山過台灣》,1986)、第一次自己花錢買票看電影(《遊俠兒》,1990)、第一次陷入瘋狂的偶像崇拜(《東方不敗》,1992)第一次震撼原來電影可以長這樣(《重慶森林》,1994)…
《我們的那時此刻》原本是2013年為配合金馬獎50周年的活動,文化部委託楊力州導演拍攝的半宣傳性質記錄片,當時的片名是《那時.此刻》。經過兩年多的版權清理以及影片內容再調整,導演於2016年推出本片的2.0版本,片名也改為《我們的那時此刻》。
雖然是2.0版本(第一版我沒看過),不過既然一開始就是以金馬獎大事紀為影片主軸,則電影無可避免的還是以編年史的方式來進行敘事,所以「年代紀事表」主線是金馬獎與華語電影史,副線意料內的就是台灣當代的社會經濟大事。不過導演把片名加上「我們的」這三個字,理當是把鏡頭遷往觀眾席的位置上多一點。
「我們」指的應該就是觀眾們吧?所以他安排了三組受訪者從觀眾席看著別人演電影反過來跑到鏡頭前回憶他/她以前看的電影。其中一位受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