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第一世界]的文章:


  《尋找快樂的15種方法》尾聲,一位心理學教授在課堂上問: 我們之中有多少人能記得童年那段時光,當存在本身就是快樂? 先不提成年人和兒童煩惱的事情本就不同,問這個問題到底意義何在,至少我很確定我在看這部電影時,絕對沒有感受到那種「存在本身的快樂」。   事實上,要成年人回溯到兒時狀態,本來就是強人所難;畢竟僅僅是為了「活下去」,成年人就必須承受許多壓力。 喔,除非你跟赫克托一樣,不僅生活無虞、能在倫敦買得起豪華公寓,而且還可以一時興起就丟下工作去環遊世界吧。 如果要問為什麼年幼時能感受到純粹的快樂,不用為了「明天的帳單要怎麼繳」煩惱,不也正是重要因素之一?   撇除這簡單的問題不談,電影中各種極度刻板的呈現,也將赫克托的「第一世界煩惱」襯托得淋漓盡致。 他如何遊中國?答案:一個白人富商灑金做地陪。如果這不是在諷刺資本主義的共產社會(電影中確實看不出有此意圖),那我還真的看不出如果只是為了體驗「錢可以買到部分快樂」,地點為何得要選在中國。 更別提他跟中國的少數近距離接觸,還是透過一個明顯是性工作者的女孩(恐怕只有赫克托看不出來),以及不知為何被塑造成擁有快樂秘...
尋找快樂的 15 種方法_第一世界特權
強納森
尋找快樂的15種方法
2015-06-29 23:00:07
演技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