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莫十一月下旬,我的高中同學邀請我到金融系的活動上導讀電影,選片過程中,他跟我說可以找臺灣老電影或涉及舊時代氛圍,為了配合本校大學生口味,黑白片、軍教片、新浪潮在第一時間就被篩選掉了,最後我們挑選了《女朋友。男朋友》這部以愛情包裝政治的國片,我曾書寫過自己厚愛本片的原因,不僅因為其談論了臺灣過去三十年的社會變遷,之於我來說,亦能產生許多個人投射。《女朋友。男朋友》是一部能綜觀大格局,又能聚焦小格局,難能可貴的臺灣電影。而《幸福路上》也具有這樣的魅力,時序拉長一些,宋欣穎導演花費四年製作的《幸福路上》,是一部以女性視角觀看臺灣四十年歷史的動畫大作。隨著小女孩林淑琪的成長,片中豪不避諱地嵌入了許多政治事件,卻不至於令人覺得刻意安排,從戒嚴晚期到解嚴開放,黨國的思想控以及衝撞體制後所迎來的民主自由是如何影響那一輩人。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國語政策,自幼與家人溝通以台語為主的小琪,到了學校後,一位形象兇惡、拿著木棍,時常要同學手放背後的老師,要求學生們練習國語,並直言講台語要罰錢。受了此番教育的小琪,回家後與講了大半輩子台語的爸爸較量誰的國語發音標準,誰說的「沙發」、「膨椅」才正確,這般擁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