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少年]的文章:


  【iTunes特價報】東京教父/兩天一夜/鄰家少年殺人事件等候數位修復的今敏處女作《藍色恐懼》上映期間,趁後期溫情代表作《東京教父》低價促銷,一同隨無家可歸的邊緣三人組,替遺棄的女嬰找親生父母的過程,從中感受人間冷暖,並多少心中有感慨。反映勞權的中價片《兩天一夜》在達頓兄弟一手執導下,運用患憂鬱症的女工面臨解雇的危機,給其他同事有機會在周末深入交集,又目睹不同背景出身的有各種說不盡的苦。近期美國抗議事件,引起種族議題探討,不妨從入圍奧斯卡的4K特價片《鄰家少年殺人事件》,聚焦於三名年輕黑人,生活在隨時有危險爆發的社區,突顯要關心的特定族群問題。新上架的《肥龍過江》在武打明星甄子丹受夠慘劇連連的處境,短時間狂吃成破百公斤的巨漢,也邊撐著肚子邊工作,弄出啼笑皆非的追查戲碼。以上,希望大家看片愉快!未特別註明畫質皆為HD4K=4K畫質HDR=HDR動態範圍支援DV=DolbyVision動態範圍格式DA=DolbyAtmos全景聲音效支援EX=iTunesExtras額外內容(不一定均有中文字幕)++++++++++超低特價:蜘蛛人:新宇宙4KDVDAEX90--最友善的鄰居不只一人東京教父90--遊民三人組真誠愛護棄嬰老爸不好當90--單獨養子吃力不討好遇上塔羅牌情人90--情報調查陷入愛情迷惘希特勒對畢卡索:被奪取的名畫90--獨裁政權掃蕩無數藝術品--中階特價:兩天一夜150--已婚女面臨離職危機倒數荒野之心150--隱居到郊外公園會如何呢?怦然心動的節拍150--以音樂聯繫父女情--4KHDR優惠精選:極地之王4KDVEX190--人類和狼的冰地狩獵鄰家少年殺人事件4KDVEX190--弱勢地帶缺乏安全感菠蘿快遞4KDVDA190--吸麻者遭黑白道追殺惡靈古堡4KDVEX290--潛入大企業神秘實驗室神偷奶爸34KDVEX290--小小兵甩開格魯另搞名堂--新片...
[情報] iTunes Store 電影特價報 東京教父 / 兩天一夜 / 鄰家少年殺人事件
修揪作伙共  2020-06-16 19:50:26
去年九月有幸於臉書滑到一則有關本片的貼文,文章基本將劇情內容都講完了,但令我在意的是"今年度與正片水準落差最大的預告"這句話,再加上聽說結局相當黑暗,引起了我的興趣。 不過有興趣卻不一定有緣,在各種作業考試與人際交往以及病痛壓力下,苟到今年二月才終於觀賞這部"樂園",就某方面來說,實屬不易。   以上是正式版預告,很差。不過我不是來評論預告的,只是為文章做個註腳,援引一下。 "每個人都有戒不掉的癮",電影是這麼宣傳,也是這麼從頭演到尾的,以國片,尤其是寫實劇情片來說實屬難得。 電影改編自真人實事,描述由王識賢大哥飾演的前吸毒犯-華哥為洗心革面,而選擇參考國外實驗,開設農場收容與自己的過去相仿的毒癮青少年,一方面給他們救贖的機會,一方面也以彼此為鏡。 作為一位曾在農校"服役"三年,在農場實習兩次接受扭曲的軍事化與偽共產式管理的人,筆者覺得綜觀全片,這些"更生人"雖然某種程度上是被"囚禁"在農場,但自由程度卻遠高於名為產學合作,實為壓榨現成勞動力的學生。 至少他們不會因犯錯就被全員孤立嘲諷至離開。 牢騷話扯多了,回到電影本體。"樂園"以農場的社會實驗為背景,但主觀劇情卻側重在這群"白老鼠"的生活與衝突,實驗的影響反而僅在臺詞面點到為止,實驗的理想與理念則集中在臺面上的主角華哥身上。 "樂園"從一個新住民二代-鼠仔 (原騰 飾)被引入農場生活與勞動的視角切入,觀眾透過他觀察到農場的狀況與成員,以及臺面下的危機。"入獄"開工不久,鼠仔因為不合群加上霸凌患有智能障礙的成員-竹筍 (張哲豪 飾)而很快的與被華哥任命為幹部-頗受上司與同儕信賴及倚重的阿浩 (陳澤耀 飾)發生了肢體衝突,兩人的對峙,為農場內部組織的分裂以及最後的崩滅埋下了導火線。   另一方面,看似戒毒後重獲人生的華哥,卻因為長期忽略當年吸毒所娶的妻子與生下的女兒,而導致家庭變成了單向關係,也由於長期缺...
樂園-破壞,有時才會帶來名為重生的希望之花
藤修
樂園
2020-02-08 12:46:49
演技
8
前些日子終於看了臺灣黑道電影的經典"艋舺"。片長是近年少見之長,總共有2小時21分鐘,但轉場與分段毫不拖泥帶水,是一部不會讓人按下暫停鍵的電影。 雖然"艋舺"被視為臺灣黑道自2000年代以降以來最棒的‵不可逾越的經典,而我看之前也是這麼認為的。但實際看完之後,我認為"艋舺"應該不能算完全的黑道電影,而是一部批著黑幫外衣的青少年同性戀電影。 不要問我為什麼,也不要有任何的質問與懷疑,因為電影就真的是這樣演。 在我看來,"艋舺"全片一直圍繞在志龍(鳳小岳)‵ 和尚(阮經天)的感情之間,以此為中心不斷往外擴大與往內壓縮,最後如蝴蝶般飛舞,如櫻花般綻裂。 可以說,兩人的感情與衝突就是本片劇情的主軸。其實"艋舺"真正的主角是和尚與志龍,而非蚊子,蚊子在全片一眾黑幫‵不良混混‵乃至於其他各個勢力之間,更像是一個旁觀者,也因此他才能在後半段情勢越來越亂之時仍保持理智戰鬥。(但另一方面他其實也快被"無意義的打打殺殺"逼瘋了,只是還沒壓垮最後一根稻草而已。) 說一說與蚊子的變化相關的三個角色:Geta大仔(馬如龍)‵小凝(柯佳嬿)‵灰狼(鈕承澤)。 Geta大仔是全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可以說整部電影的大半都是被他撐起來的,功不可沒。Geta大仔這個角色性格鮮明‵賞罰分明,雖然電影中利用了一些細微的手法去揭開以前Geta大仔耍陰招上位的過往,但演員馬如龍仍將Geta大仔這個重視地方規矩的角頭老大演得唯妙唯肖,頗得人心。 對於從小就沒見過父親的蚊子來說,重仁義‵感情‵禮信的Geta大仔無疑是一個理想而又成功且成熟的父親範本,而在這之前早就崇拜志龍與和尚的蚊子對於身為志龍之父‵位高權重的Geta大仔更是崇拜得無以復加,更遑論親眼見識到Geta大仔的為人與手段後了。也因此在最後Geta大仔被刺殺身亡後,蚊子的情緒會比身為Geta大仔的親生兒子志龍與其他從小就被Geta帶到大的其他人...
艋舺-友情與義氣交織而成的黑道青春BL物語
藤修
艋舺
2019-07-10 11:33:38
氣氛
8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的浮光掠影」部落格,喜歡我的文章,請幫忙到「SJKen的浮光掠影FB粉絲頁」按讚,謝謝。)   她,生於牧師之家,從小叛逆勇於表達自我,年少就為愛義無反顧, 20世紀初保守年代,她卻錯愛有婦之夫,還珠胎暗結未婚生子, 為了家族與個人名聲,為了怕被告,她,只能選擇遠走他鄉產子, 產後與出生嬰兒分隔兩地,飽受思念之苦,但時光似水, 遲來的離婚喜訊,她卻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與舊愛分道揚鑣, 幾次前往探望,長大的兒子卻與她形同陌路,她不曾放手, 再次縱身一躍,選擇獨力撫養,因為她明白, 只有勇於縱身一躍,方能從死亡躍到生命,從黑夜躍到黎明。   預定2019年2月15日在台上映的瑞典電影《當幸福提早來》(UngaAstrid/BecomingAstrid)改編自世界暢銷童書瑞典作家阿思緹‧林格倫(AstridLindgren,1907/11/14~2002/01/28)真實人生的故事,由丹麥女導演佩妮莉‧費雪‧克莉絲鄧森(PernilleFischerChristensen)執導,丹麥女星艾芭‧奧古斯特(AlbaAugust)、丹麥籍柏林影后崔娜‧蒂虹(TrineDyrholm)、挪威男星亨瑞克·拉福森(HenikRafaelsen)、瑞典男星曼葛那斯‧克雷普(MagnusKrepper)與瑞典女星瑪莉亞‧鮑娜薇(MariaBonnevie)領銜主演,電影榮獲2018年芝加哥國際電影節「觀眾票選最佳外語片」,並入選2018年第68屆柏林影展「特別放映單元」,以及有瑞典奧斯卡之稱的「金甲蟲獎」(GuldbaggeAward)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等六項入圍。   故事主人翁阿思緹‧安娜‧艾米莉亞‧林格倫(AstridAnnaEmiliaLindgren,1907年11月14日-2002年1月28日),原姓艾立克森(Ericcson...
《當幸福提早來》--- 時間似水,愛,是最好的療癒 ...
SJKen在幕迷影評

2019-01-29 20:11:13
氣氛
10
大家好,我是老王。 大家一定很熟悉亞瑟王與他的圓桌武士,搞不好連梅林的內褲花色都一清二楚。 如果亞瑟王輪迴轉世到現代會發生什麼事呢? 如果轉世後的亞瑟王只是個魯蛇少年又該怎麼辦呢? 你準備跟我一起到校園裡會一會中二亞瑟王了嗎? 那麼,就讓我們開始吧。 --------------------------------防雷線---------------------------------------------- 取材自英國著名傳說亞瑟王,過去我們所熟知的亞瑟王,要嘛頹廢性格,要嘛挺拔帥氣,柯尼許導演將中世紀戰場搬到21世紀的校園中,教導了我們身為騎士該有的信條與戒律。 這個翻譯真的中二到不行,卻讓我覺得格外貼切,劇中的亞瑟王確實無比中二,他有著自己的信仰,生活中的問題。 隨著征討,拯救英格蘭的路途,消除同伴間的隔閡與問題,雖然有些點沒有解釋的很清楚,不過還算是部流暢的電影,我指的是前1個小時。 給人的劇情最大的問題就是太穩了,前一個小時的節奏把控相當不錯,該覺醒覺醒,該小高潮來個小高潮,但整個片穩到少了點新鮮感,我們感受到的所有劇情出乎意料之舉非常有限,後面1個小時的節奏把控更是讓我有點錯愕。 但優異之處也非常明顯,特效的處理,劇中透露的教育意義,都一再暗示著,人生並非公平也非童話,沒有平等之說,更無攻略可參照,每一個選擇與目標都由自己去開創,其實還挺有教育意涵的。 梅林在劇中串場性質濃厚,但施法……我真的覺得整部系就是被那些手勢毀了,雖然我多少能理解導演為什麼想用那些手勢的原因。 不過X教授的梅林雖然我還能接受,但把蕾貝卡飾演的魔甘娜搞成這樣?真的ok嗎?不需要一定得是怪物形象吧!我都為蕾貝卡感到惋惜了。 而魔甘娜的最後一面雖然俗套,但震撼力依舊十足,可見老招不如新招,新招不如好招,如果無法創造全新的吸眼球方式,有些經典套路還是...
不負責任影評-奇幻與現實的交錯口<魔劍少年>
隔壁影評
魔劍少年
2019-01-25 14:35:58
題材
7
​ 由艾瑪湯普遜所飾演的倫敦高等法院法官菲歐娜,她長期專注於自己的法務工作,不自覺的忽視了由史丹利圖奇飾演的丈夫傑克。當不再親密的婚姻走到了臨界點,傑克和菲歐娜表示,他愛她,只是他想要找回生活中的激情與感情,於是他和菲歐娜提出了想要「開放式婚姻」的要求來維持彼此的關係。面對丈夫的這場"真情告白",打亂了菲歐娜的思緒,此時菲歐娜接下因信仰而拒絕輸血治療的未成年白血病少年亞當(菲昂懷海德飾演)的官司,她破例親自到醫院去與少年對談,沒想到這個舉動讓菲歐娜陷入了情感的風暴,同時也改變了亞當與菲歐娜各自的心境。 《判決》電影改編自伊恩麥克尤恩的同名小說,這位以《贖罪》打響名號的作者,在這兩年已經連續有三部作品被改編成電影了,前兩部分別是《愛,留在海灘那一天》以及《記憶中的擁抱》。我發現伊恩麥克尤恩的作品總是帶著淡淡的“因為一念之間”、“因為不同的選擇”所產下的人生因果,輕巧的運用但總是後勁十足。 原本以為《判決》會是比較生硬的法庭電影,結果是這麼溫柔又殘酷的描述關於信仰認知的崩解,在理性與感性之間拉扯的議題。更帶出了人們在無意間做的反常小行為,可能對你我、他人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及改變,我非常的喜歡。不必擔心法庭戲很多會沉悶,這部電影多在案後不可收拾的效應。 電影放映之前我突然想到:「這部電影應該不會讓人哭吧?今天沒打算要哭喔!」結果艾瑪湯普遜的演技把我雙眼薰到不行,渲染力十足的演技讓我眼淚跟著掉了,這就是所謂好的演員會讓你感同身受,與角色一起同進同出。而艾瑪湯普遜沉穩的嗓音與歌聲,在電影裡頭是這麼的帶給人安定感,我也被她的洗鍊以及溫柔給吸引住了!(是的,她又開金嗓高歌了。) ​ 艾瑪湯普遜與史丹利圖奇繼《美女與野獸》之後再度合作 ​ 艾瑪湯普遜與《敦克爾克大行動》中的小哥哥菲昂在本片中有驚人的對手戲   [以下涉及劇情討論,建議觀影後再閱...
【判決|The Children Act】信仰與心之所向的拉扯
Elise
判決
2018-09-28 20:10:41
劇情
9
    近幾年以娃娃為題材的恐怖片似乎又重新掀起熱潮的跡象(但不知道是否只是曇花一現便急流勇退),大概從2013年溫子仁導演的作品<厲陰宅>中的最搶眼綠葉「安娜貝爾」開始,不僅因為人氣太高而另外拍成獨立電影,同樣是有關娃娃的驚悚片<託陰>也跟風上映,而在美國80年代盛行的殺人魔電影中,風靡了好一陣子的經典殺人魔「鬼娃恰吉」也在今年推出了第七集,比較可惜的是台灣似乎是直接發行DVD,所以我還沒看到……。     說起娃娃,我人生的第一部恐怖片就是日本鬼片<鬼娃娃花子>,還記得當時才幼稚園,因為有個老師以為大家都離開,所以就自己在某個有電視的地方看鬼片,殊不知我剛好躲在一旁偷看,然後不得不說小時候的教育真的很重要,尤其是一些創傷跟陰影,碰到了真的很難消除這段恐懼,於是我對娃娃的懼怕延續到了國小,直到五年級的時候,班導趁空閒時間播了<鬼娃新娘>、也就是恰吉系列第四集給大家看(又是老師...),突然覺得這隻娃娃好可愛!     說真的,看到恰吉的那秒只覺得這隻娃娃好醜,臉上的疤跟炸開的頭髮整個很不討我喜歡,殊不知越看越順眼,邪惡的笑容與很賤的語調搭配恰吉嬌小的身軀有種反差萌的感覺,尤其是他每每殺人時做的一些小動作都超逗趣!後來才知道原來充滿著黑色幽默的<鬼娃新娘>與<鬼娃也有種>在不少影迷的心中是崩壞的版本,前三集的恰吉臉還很乾淨,且風格是走驚悚懸疑路線,儘管年代久遠但劇情依舊精采,特別是配娃娃聲音的布萊德道夫,將這小小殺人魔配的有夠邪惡、生動的!       1.<靈異入侵Child'sPlay>     劇情介紹:劇情描述一位殺人犯-雷,在與警方的槍戰中,躲進了一間玩具店,而身負重傷瀕臨死亡的雷施了咒術讓自己的靈魂附生於"Good-Guydolls好人娃娃"身上。之後,它被凱倫買了去當作兒子安迪的生日禮物並稱為恰吉,沒想到,卻是惡夢的開始.....
[專題] 風靡影壇的殺人魔-<鬼娃恰吉>系列1~6集
黃永杰  2017-11-26 10:19:48
  鏡頭跟隨小趙,從生長的山西平遙、讀書的四川成都、支教的涼山州彝族自治區,最後又回到老家平遙。一路紀錄小趙高中19歲到大二數年間的改變,他從舉著紅旗、舉辦愛國遊行的少年,逐漸成為對國家、極權懷疑的青年。  《少年小趙》見證了一個愛國青年的死去,因此不存於豆瓣條列。曾奪下威尼斯影展地平線單元最佳紀錄片的杜海濱導演,就是看到小趙搖旗吶喊、喊著愛國口號遊行,好奇「九○後的中國青年的愛國情操究竟是怎麼回事?」,才拿起攝影機跟拍小趙多年。  19歲的小趙,對「愛國」有著強烈的堅持,例如可樂就不能在大街拿出來喝了,這是美帝、資本主義的象徵,只能遊行完私底下偷偷地喝。而穿著軍裝、搖著紅旗,路過的民眾會為他比讚、叫好,年輕妹妹甚至要求合照,身為一個台灣人,看起來會覺得荒謬諷刺。  小趙落榜了,他的哥哥與弟弟沒他那麼好的機會可以上學,他在鏡頭前哭著說對不起弟弟,一下子他又變回一個19歲的少年,是個活生生的人了。  「我最想做的,就是從軍」,上了大學,小趙的軍人夢漸漸消退,課堂上教的是「資本主義不適合中國,不符合中國傳統價值」、「是誰帶領中國脫離了數百年悲慘的命運?是中國共產黨!」,但有探索能力的大學生早就不吃這一套了,就算沒能力思考,看一下校園生態,大家還能這麼天真嗎?  下鄉義務教學,彝族的孩子根本聽不懂漢語,教英文還要靠村民翻譯。這樣的教學到底是對誰有意義、有益處?即使是在偏鄉,小趙還是買了一面國旗,帶著彝族小孩們升旗,教他們愛國、以身為中國人為榮。  最後接到家裡電話,平遙老家要被拆遷了,小趙拿起相機記錄房子一幢一幢的傾頹,他落淚了。小趙漸漸變成憤青了。「大學真不錯,好像不太想當兵了。」小趙咕噥道,真奇怪。  導演杜海濱的態度是節制的,前面的荒謬感,逐漸將小趙還原成血肉之軀,有情又有力,影片記錄了小趙的戀愛、課堂、學生會等等。小趙的眼神從開始的熱情,結束於最後的憤慨。  一部關於...
愛國青年之死-少年*小趙

少年*小趙
2017-11-01 02:02:52
爽度
10
「你也會漂浮~」 最近在電影圈掀起一股小丑熱潮,並不是蝙蝠俠的死對頭「小丑」,而是讓許多小孩都會害怕的「小丑」潘尼懷斯強勢回歸了!!   《牠》改編自史蒂芬金同名小說「it」,而1990年上映的《靈異魔咒》是「it」的電影初代版。雖然我沒看過原著小說,但早在《牠》還沒上映時就已經看過初代版,假如有想要看初代版的朋友可能要有些耐性,因為這部在當時算是電視電影所以片長總達三個小時,但那時候本片是以交叉敘事的手法把主角們小時候的回憶與現在長大的經歷一口氣呈現出來,相較於2017年的《牠》則採用續集的方式讓故事變得不會太複雜也不會太沉悶。   而整部戲最重要的核心「小丑」跟舊版相比,我個人還是比較偏愛提姆柯瑞所飾演的舊版小丑,並不是比爾史柯斯嘉飾演的不好,而是舊版小丑帶有一種俏皮配上會讓人背脊發毛的笑容,不禁會起雞皮疙瘩。相較於新版小丑雖然更具侵略性,但沒有到會讓人在心理層面上留下可怕陰影的程度,反觀舊版小丑則有一丁點這樣的感覺。可是新版小丑利用jumpscare的技巧也成功展現出驚悚的氛圍,為整部戲增加不少有趣的看點,這也是新版和舊版之間最大的差異,善用配樂、剪輯和攝影技巧突顯出比舊版還刺激的高張力表現,這點我非常的喜歡。   老實說我真的不得不佩服史蒂芬金能寫出這麼棒的故事,這也是我看過具有高水準的恐怖片,比起現在常看到恐怖片像是坐雲霄飛車般咻一下就沒了。但是《牠》能讓我在不管是視覺也好,還是心理層面也好,都給我極大的衝擊。而且電影把主角們各自經歷的挫折,例如:失去親人的那份傷痛,被人瞧不起受人欺負的那些不公不義,面對家暴與家庭的限制等,都成功細膩的刻畫出來。這不單只是恐怖片同時也是青少年成長的勵志電影,巧妙的利用幽默化解恐懼時的尷尬,也凸顯孩子們純真直白的一面,以及願意鼓起勇氣面對眼前的恐懼,最重要的是他們一同共患難的那份精神才是整部戲的高潮點,他們讓「魯蛇...
《牠》高水準的恐怖電影!
晚安山丘

2017-09-13 00:43:26
劇情
10
部落格:http://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399924739   嚴格說起來中文片名《我的觸男日記》取得並不是那樣適切,片商或許是想以同志之愛這樣的方向做主宣傳,但實際看完電影會發現,電影本身想講的遠不只這樣,甚至涵蓋的更多、更廣,如同原片名「CenterofMyWorld」那樣,用男孩菲爾的視點與想法,去探索何謂「世界的中心」、什麼人、什麼事對他而言是重要的,而他對每個人、每件事所分配的愛、關懷、時間會帶走他什麼、會回報他什麼,又或者會讓他成長到哪裡?一趟名為青春的旅途過後,菲爾能否找到屬於他想找到的世界的中心,他又能不能找到在這個世界的立足點?我個人認為,這才是電影想探討的,以及導演想跟觀眾分享的事情,而非僅是簡單的一種愛、一種情感而已。 《我的觸男日記》的格局沒有很大,但它的深度與廣度卻不因此受影響,反而在有限的時間裡,透過菲爾那與他人差別不大的人生、去反思對這階段的他來講,可謂最重要的三種愛,親情、友情與愛情。如同菲爾在片頭的自我介紹,他不過就是這個世界上再平凡不過的一個男孩而已,雖然他從小沒有爸爸、雖然他媽媽葛拉絲有些瘋瘋癲癲、感情不順、雖然他和雙胞胎姊姊黛安從兒時如彼此半身、長大後無話可講、雖然他喜歡男生不愛女生、雖然他有好多雖然,但他依舊是一個不會被特別注意到的男孩。電影精準使用且豪不浪費手中的素材,深刻描繪菲爾從迷惘、到嘗試給予自己能給的各種愛後,所從中體悟到的一切,不管是殘酷的、美好的、酸楚的,笑與淚通通被他吸收、被觀眾看到。看完電影後,觀眾彷彿跟著菲爾成長了一次,這是我的感受。 菲爾從語言營回家後,發現他的家鄉遭到暴風雨侵襲變得殘破不堪,回家沿途看見的都是斷垣殘壁,彷彿這個地方不是過去他所住的城市一樣,只是更令他錯愕的,還有來自葛拉絲以及黛安的轉變,長大後本就已經鮮少談話的母女,這次回來後變得更像陌...
《我的觸男日記》,Center of My World。
老子(OldMan)
我的觸男日記
2017-06-02 23:13:09
劇情
9
    近幾年,陸陸續續有一些以黑道生態為主軸的國片在電影院上映,如:《艋舺》(2010)、《角頭》(2015)、《黑白》(2016)等。正因這些電影中不乏暴力與打殺情節,唯恐引起觀眾盲目的跟風仿效,編導們在有意無意間似乎都想藉由故事的進行來傳遞一個訊息,就是:「歹路不可行。」如此的「說教」模式,不僅讓電影本身有其視野上的侷限,也讓觀眾容易逐漸感到疲乏、喪失觀影的樂趣。   《林北小舞》算是為「黑道電影」另闢蹊徑,或者說,它無須被歸類、定義為「黑道電影」。一方面,它雖然也出現了暴力與打殺情節,但並未過度去渲染;另一方面,它細膩地刻畫了兩位主角溪哥與小舞的父女親情,而這正是它最動人、最使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地方。     這部電影改編自花柏容的短篇小說〈命運的耳語〉,據說最初故事的發生地是在澎湖與高雄,歷經一番周折後,才將小舞這個澎湖少女改為金門少女(http://ent.ltn.com.tw/news/paper/1083608)。電影中,我們看見,金門少女小舞對台灣本島的生活充滿著憧憬與想像,而金門(離島)與台灣本島在地域上的鏈結,其實也正呼應了小舞與溪哥無法被切斷的親緣關係。   小舞和溪哥一樣,都擁有愛替人打抱不平的正義感,而這樣的正義感也讓她為自己惹禍上身,甚至被迫轉學,這時,原本刻意斷絕父女二人所有聯繫的阿嬤,也不得不放手讓小舞搬到台北與溪哥同住。從此,電影推進到下一個段落,父女二人的生命也都開始產生了變化。     對小舞而言,她不必再躲進那個只屬於自己的碉堡基地,當她凝視著眼前這個跟她不太熟的父親時,一股被保護的安全感油然而生。她從不叫爸爸,而是跟著眾人叫溪哥,即便後來得知這個稱號源自於溪流中的一種小魚,她仍覺得這樣叫很酷。同時,她不必再玩著那些蒐集而來的子彈碎片與地雷告示牌,不必再模仿劇中人拿槍嚇阻敵人的動作,她在溪哥的衣櫃裡發現...
《林北小舞》黑道大哥和他的女兒
Daniel Tsai
林北小舞
2017-03-17 10:23:11
演技
10
2017年才剛開始電影就已經開始推出年度強片,雖然《拆彈少年》不算是什麼熱門強片,但我覺得有必要推薦給大家,一部值得讓人省思的電影。 《拆彈少年》由丹麥和德國共同合拍的戰爭劇情片,取材自當時二戰結束後,丹麥的西海岸在二戰期間埋了將近數百萬枚的地雷,而這些地雷將由一群德國戰俘被迫留下來拆除,其中在當時都由德國年輕戰俘居多,他們被迫從事這項高風險的任務,幾乎有一大半的德國戰俘因這項任務不幸喪命或殘廢,而故事就是描述一群德國少年兵被迫從事拆彈任務,等地雷全數拆除完畢才能返回自己的國家德國。 電影一開始就強烈表現出丹麥人有多痛恨德國人。當初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先從德國人發起的,到處攻擊許多國家,導致很多歐洲國家被迫出來參與戰爭。但最終德國人的慘敗,也讓許多的德國士兵付出了許多代價。其中有很多來自德國的少年被迫參戰而無辜的捲入戰爭中。電影一開始男主角軍官長卡爾就展現出對德國人的強烈痛恨,要是沒有德國說不定就不會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德國的戰敗卻也讓許多無辜士兵被迫留下來清理戰後的爛攤子,電影在拆彈的橋段我看了實在是提心吊膽,深怕爆炸場面就這樣發生在眼前,要說這部是恐怖片我覺得不為過說不定還比恐怖片可怕。這部跟我平常所看的戰爭類型電影不一樣,並沒有龐大的視覺特效,也沒有史詩級的配樂,畫面就單純拆彈過程而已。但在導演的安排下整個氣氛的營造就是會讓人身處在看恐怖片的氛圍中,讓我起雞皮疙瘩。以及震撼的爆破場面,並沒有像動作片那樣很爽快,反而看完覺得很心痛。   當你看到後面也漸漸了解到雖然這些德國士兵投入戰場,但他們依舊還只是個孩子對世上的所有事務並沒有很了解,只是一群無辜捲入戰場的少年而已。電影要讓我們省思的地方實在太多了,最後男主角也是體會到這些無辜少年也從原本的嚴厲痛宰,到最後願意出手幫他們。雖然到最後這些少年並沒有通通都平安的生存下來,只留下少數幾位倖存者,可是我眼...
《拆彈少年》比恐怖片還可怕的戰爭電影
晚安山丘
拆彈少年
2017-01-15 01:24:26
氣氛
9
《拆彈少年 Undersandet》(2015)|丹麥|德             “跟著我說:都快結束了,很快就能回家。” 無雷影評   一部遲來台灣的好電影,置驚悚、歷史與娛樂於一身,不浮誇炫技,一群小孩更有質樸逼真的演技,歐洲片少見的成本爆破,《拆彈少年》甫於2017年開頭,便空降台灣今年度最值得一看的電影寶座王位。   十分,各位客官們,這部片我要給十分,就如我前年看《進擊的鼓手》時那樣的一見鍾情,我打算放下《今天別再來敲門》的小旗,移情別戀到《拆彈少年》的麾下。   《拆彈少年》以二戰甫結束的後續收拾為劇情線,靠著閃電戰將整個歐洲打入人類史最深地獄的德國,又怎能在戰後安然全身而退,留在異鄉的軍人中,除了直舉右臂大喊萬歲的蓋世太保,更有懞懞懂懂便被迫離鄉的孩童。   電影並非刻意以同情的路線探索德軍的不同面貌,只是當一群男孩被大人們以鄙視、仇恨的眼光看待時,他們的沈默在無意間掠奪了觀眾的憐憫,卻又在丹麥軍的言語和管教中令人一再想起全人類的共殤。   看完電影後無意間看見了日本版海報,劇名大致可以翻譯為「阿道夫希特勒的遺留品」,竟在無意間形成了與英文劇名異曲同工的雙關。「LandofMine」,是屬於我的土地,也是地雷Landmine的雙關;阿道夫希特勒的遺留品,是二戰策略失準的海防地雷,也是這群為他而戰卻無法歸鄉的孩子。   電影開場便強烈展現出二戰甫結束時的憤怒釋放,與德軍在不知為何而戰卻被迫接受的挫敗感,即便那十分鐘只是主角羅倫穆勒的一人獨戲,卻已強烈反映出全片的矛盾心態將往何種方向發展。接著拆彈訓練時的屏息,孩子們被帶往沙灘後的緊張,和不知何時會突如其來的地雷觸發,《拆彈少年》的手法都盡量樸質無華,沒有過度浮誇的情感堆砌,也無泛濫成災的爆米花劇情,就是單純地引人入勝,單純地目不轉睛,觀眾藉由羅倫穆勒飾演的士官長一起...
《拆彈少年》- 阿道夫的遺留品
壕G
拆彈少年
2017-01-14 18:01:11
總評
10
本片沿襲第一集的卡司,加上炙手可熱的克蘿伊摩蕾茲(ChloëMoretz),原本以為又是一部炒冷飯的續作,但看完卻令我大感驚艷!不能說第一集比較好,但沒有第一集的鋪陳,第二集卻又無法讓人如此深刻!本片兄弟會換成姐妹會,一樣有著互相惡搞的精神篇章,但卻多了很多關於人的定位探討,以不同種類的身分做切入,點出現在世代下人們所面對的社會議題,包含了青少年、女性、新鮮人、新手父母的迷茫與失落,這也是本片與第一集最大的不同點,從原本單一的喜劇變成包含議題的嘲諷之作,個人很喜歡這樣的改變。   卡芭妞-少女們的女權戰歌 二戰後至今50多年,性別歧視仍然存在,隱藏與人們的刻板印象中,姐妹會就要乖乖的,不會開轟趴。只有兄弟會可以舉辦,此外,舉辦的主題也永遠都是,男性為主搭配附屬的婊子形象,女性一下被要求要溫柔供給照顧,一下又被要求要放蕩與飢渴,但這都不是女性自己所做出的形象搭建,而是男性評估自身需求後,所營造出來,並且強制要求女性所配合的不合理選擇。卡芭妞痛恨,只能附屬於男人之下的姐妹會,他們勇敢對抗體制以及社會歧視,創造了屬於女性的樂園,她們自由營造其形象,放蕩或是羞赧都是自己的選擇,並非由男性為主的觀點所建構。然而,在追於女權的過程,這群青少年仍處於發展階段,故許多觀點仍是以自我為中心,雖然影片中的批判句句正中,卻沒仔細探討可以如何改變,也沒有去遵守界線,甚至做得更過火,無疑是利用誇張的表現,來吸引注意力,建立我群感,並且排斥內團體外的異類,包括幫助姐妹會成立的泰迪,形成同溫層互相取暖,這樣的同儕關係,非常有助於青少年的自我認同建立!這也是本片可惜的部分,點出了女權抬頭的意識層,卻未細說女權如何齊步,甚至扭轉其標籤化形象,不過卻能透過惡整的過程,看到關於少女在青春時期,追尋自我認同時,承擔了多少社會期待與壓力,以及相對男性的弱勢地位,所造成的認同扭曲的複雜狀態。   泰迪-追尋...
《惡鄰纏身2 Bad Neighborhood 2》-人間失格的社會
movie addict
惡鄰纏身2
2016-05-15 21:53:02
爽度
9
第五毀滅|The5thWave 去看這部電影的人恐怕有不少被片名騙了,從電影名稱取為《第五毀滅》(The5th Wave),再加上預告、宣傳都指向本片是一部「末日毀滅片」來看,觀眾期待的當然是看外星人如何在地球肆虐造成毀天滅地的傷害,再加上女主角由「超殺女」一角聞名的克蘿伊摩蕾茲(ChloëGraceMoretz),又配上《侏羅紀世界》中的小鮮肉大哥尼可拉斯羅賓森(NicholasRobinson),幾乎是男女通吃的組合。但如果這樣想,看這部片之後可能就會將它貼上一個惡評標籤。   ◎青少年文學改編的末日科幻著作  《第五毀滅》其實是改編自2013年的暢銷同名小說【第五波】的電影。與這幾年相當流行的青少年反烏托邦文學,如《飢餓遊戲》、《移動迷宮》、《分歧者》等非常類似,不過《第五毀滅》沒那麼重的「反烏托邦」意味,而是以外星人入侵的世界末日背景,比起上述幾部電影少了不少說教的感覺,反倒比較像2013年的電影《宿主》,除了表現出青少年在地球面臨毀滅之時的希望與勇氣,更探討外星人入侵人類,面對物種消失的人性掙扎。 整部片演員表現的不錯,劇情流暢只是深度稍微不足,很多情節不知何故簡化的嚴重,連沒有看過小說的我都覺得劇情走向變化太快,些許情節編排的不合理等,讓本片的完整性稍微下降。但不致於到難看的地步,會覺得難看比較像是喝錯飲料的感覺,你預期它是紅茶,但沒想到卻是咖啡,本來紅茶與咖啡都可以喝,但是一開始就用了喝紅茶的心態去喝咖啡,標準自然沒辦法同日而語。   ◎青少年當主角,希望成了活下去的理由 為了吸引年輕族群,不少電影都以年輕人的角度去看世界,畢竟我們常說年輕人是社會未來的主人翁。但看了這部電影中的刻劃,我第一次有種感覺,要主宰社會,年輕人還要多加油。 (以下內容將提到劇情,若沒看過電影請斟酌觀看)   為了不講透露太多劇情,本片的預告和宣傳都用...
《第五毀滅》:毀滅世界,毀滅不了人性
樂天生
第五毀滅
2016-01-24 11:03:32
氣氛
9
  這部電影很難不讓人想到2014年札維耶‧多藍的《親愛媽咪》;一樣是問題少年、一樣是單親媽媽,但多藍的筆觸浪漫得多,相較之下《烈焰青春》幾乎可說是一板一眼。而比起聚焦在三人關係上的《親愛媽咪》,《烈焰青春》的格局也更廣,將一個這樣的少年可能會遇上的人事物都如實囊括,觀眾因此得以從家庭與親子關係外的角度去理解核心人物。 由於敘事觀點如此豐富,我們不難看出主角生命中的各種因素如何造就一個性格剛烈、非行不斷的少年。確實,人有自由意志;但馬隆尼的生長背景提醒我們環境的影響往往超乎想像,而且是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早在自己察覺前便已開始作用。《烈焰青春》的第一場戲就明白指出這點:馬隆尼的母親遭兒童法庭傳喚,法官質疑她是否有能力教養孩子,她卻把矛頭指向兒子、甚至一走了之;一個年僅六歲的孩子被丟下,馬隆尼卻沒有吵鬧,只是默默流下一行眼淚。這是一段最有力的開場白,因此當鏡頭跳轉到進入青春期的主角無照駕車,我們不會感到意外--對於少年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只消看看他那明明人在後座、卻放任兒子危險駕駛的母親便能明白。 儘管旁人一再對馬隆尼伸手、少年也幾度嘗試改變,卻經在受到挫折時故態復萌、改用最熟悉的方式回應世界。這種方式在一場主角被要求寫信的戲中表露無疑;少年既沒耐心又沒信心,寫到後來心急了,索性衝出教室鬧脾氣。但老師也不發火,就告訴他「我在教室等你」;幾分鐘後少年情緒平復,果真返回教室繼續提筆。這樣的回頭是珍貴的,因為那說明主角雖受情緒所困,但只要給他足夠的時間,他有能力感受關懷、也願意為自己努力。 然而為何超越情緒困擾是如此困難?必須注意的是,父母的言行與情緒表達一向是孩子學習的對象,兒童也往往藉由模仿雙親踏出社會化的第一步。從幼年時期開始,馬隆尼的生長環境便是由缺乏責任感和情緒控制能力的母親一手建構,而他的種種問題正是複製了母親行為模式的結果。直到外力介入少年的生活,終於有人...
烈焰青春_人很難對抗結構
強納森
烈焰青春
2015-12-07 16:29:56
氣氛
7
    看電影的途中必須好幾次忍住想呼劇中角色巴掌的衝動。  不管是漫不經心的誇張母親、暴躁衝動的不良少年,常常給了他們機會卻又屢次被搞砸,不斷重蹈覆轍、惹是生非的行徑,讓人把充沛的愛心與耐心都消磨殆盡。  《烈焰青春》描述一個社會邊緣的群體,這些青少年們在不滿成人的年紀,卻已經屢次挑釁和衝撞法律規範,擁有許多大小犯罪前科。  仔細觀看這個群體的生活,讓我腦海中不斷冒出所謂「階級世襲」的詞彙。  母親染毒、未婚生子,在心態仍不成熟的年紀成為單親媽媽,缺乏情緒控管的能力加上撫養孩子的各種挫折,讓她常常歇斯底里的崩潰。  少年在這種家庭的狀態下長大,擁有偏差的價值觀與暴躁的脾氣,各種不良紀錄讓他在社會上難以立足,無法正常的求學與就業;而在他衝動魯莽的行徑中設想他的未來人生,也讓人對他的下一代感到擔憂。  所謂的「階級世襲」大概就是這樣,或許幾乎同等一出生就是深海魚或淡水魚的差別,你只能在你所屬的環境中努力求生,難以翻轉。  為了實現平等的公平正義,幫助這些出生在環境條件惡劣的青少年兒童,設立了相關的組織,追蹤有相關問題的家庭,來預防或導正少年(兒童)犯罪的情況。  《烈焰青春》就是以這樣的背景為舞台,刻劃出主角的少年時代,不斷衝撞反抗和接受輔導感化的青春。  我想起了年幼時代,學校的一角偶爾會群聚抽菸或鬥毆等等的不良混混,當時總是遠遠的一瞥就害怕的加速離去,聽著同學八卦說誰曾經進了少年感化院,那個地方在我心中就等同於監獄,是關壞人的地方,所以進了感化院的同學也一定是凶神惡煞的人,最好不要和他們牽扯上關係。  這樣的認知,也許無形之中也創造了讓少年與社會產生隔閡的氛圍。  看完電影之後,對這些輔導人員非常欽佩,他們必須相信眼前這個作惡多端的孩子擁有走向正途的可能,給予他們一次又一次的機會,耐心的教育輔導,看穿少年暴力行為底下是一顆自卑又敏感的脆弱心靈。  結尾給了觀眾無限的想像...
《烈焰青春》階級翻轉的可能?
Allison 艾厲森
烈焰青春
2015-11-07 22:17:06
演技
7
    每年都固定送上新作與影迷碰面、作為日本影壇產量前段班的堤幸彥導演,本次找來前田敦子,搭配上松田翔太、木村文乃的話題新作《イニシエーション・ラブ愛的成人式》雖是改編自以日本八十年代為舞台的暢銷愛情推理小說,但不論是電影整體的氣氛營造或是場景中的道具,如電影開場時由B面翻置A面播放的音樂卡帶、不斷出現的轉盤撥號式電話、IC卡公用電話、AirJordan1代球鞋,反映出時代感的汽車、Jog小綿羊機車,片中不斷提及的經典日劇《男女七人秋物語》等(當中的男女主角也在本片中驚喜演出),皆讓以近中年的我輩觀眾們燃起濃烈的懷舊情感。   《愛的成人式》的主線劇情非常簡單易懂;故事描述數學系的魯蛇胖宅大學生鈴木夕樹,於一次聯誼中意外的邂逅了擔任牙醫助理的可愛正妹成岡繭子後,像是人生突然逆轉勝了一般努力戀愛努力工作,並獲得公司的賞識,由靜岡的總公司外派至東京工作,正處於事業打拼關鍵時刻的夕樹,與仍帶著幾分孩子氣繭子,在尚未有手機甚至叩機(......應該知道「叩機」是什麼吧?)的年代,聯繫感情比起現在更加困難,再加上與夕樹同期、同樣作為外派員工的成熟氣質美女同事-石丸美彌子的主動示愛,讓這段遠距離的戀情陷入了困難的三角習題。     像是為了與片頭最初的「卡帶翻面播放」互相呼應,《愛的成人式》的劇本與預告片也以如此近乎純愛故事的手法操作,但以上這段僅為「A面」;正如海報上置入於主角照片中的斗大字體,當電影來到最後五分鐘時,整部電影像是翻面至「B面」播放,將觀影一百分鐘以來所得到的資訊,一口氣全部翻盤,最終以猛烈的力道收尾,讓人大呼過癮。堤幸彥導演為此還特別在影片開頭,放上一段親手書寫的文字,希望觀眾都能不要爆雷,讓更多觀眾也都能感受本片的驚喜。所以,請原諒我關於電影劇情的討論只能言盡於此啦!       如同先前所言,在《愛的成人式》劇情之外,堤幸彥導演把對8...
《愛的成人式》堤幸彥的八十年代迷戀;女人心海底針啊!
Naiew Gnaw
愛的成人式
2015-08-25 15:25:42
劇情
9
  學生時代總有說不完的故事,有關愛情,我們都有過類似的經驗,為了追到心儀的對象,於是和好朋友商討一番,擬定把妹或追男計畫,無所不用其極招數盡出,透過朋友的朋友,或是隔著多層串聯關係,硬是希望有所連結,千辛萬苦未知的過程,往往是許多人一頭栽進去的部分。 有關自我,我們也有過這樣的體認,也許沒有一身好身材,不是大家心目中的正妹;也許沒有雄糾氣昂的氣息,不是大家心目中MAN味十足的型男,而被冠上千奇百怪的綽號,宅男、書呆子、恐龍妹、四眼田雞和腐女等,就只因對方外表不討喜、幾近零存在感,而遭三言兩語、冷嘲熱諷對待;當然,這絕非代表應默默承受一切,活在他人陰影下,任何人都享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當愛情與自我雙雙出入,《恐龍尤物》就是要告知那些曾被貼標籤的少男少女,撕掉它做自己,才是不變的王道。     《恐龍尤物》改編自可荻.凱普琳潔(KodyKeplinger)年僅17歲所完成的青少年小說〈甜蜜逃避法則〉,並由新銳導演AriSandel執導,藉由新生代演員(MaeWhitman、RobbieAmell與BellaThorne等)擔綱演出,生動描繪出恐龍妹的心酸與無奈。樂觀直爽的高中女生碧昂卡某天發現,原來自己就是同學們口中那個又胖又醜、人緣特好,但生來就是為了襯托身旁朋友又正又美的「恐龍妹」。 為了擺脫這可怕的宿命,不惜一切捨棄舒適的阿婆內衣與漫畫T恤,尋求青梅竹馬兼天菜男神衛斯理的協助,準備來場驚天地泣鬼神的絕地大改造。沒有勇氣向暗戀對象告白,更不時受到壞心眼正妹暗算,讓人感同身受的低落情緒,恰似每個人在人生某個階段,彷彿自己是B咖的感覺,殊不知在懵懵懂懂探索時刻,「我」的價值更顯重要,因為有些時候,人見人愛並非是唯一的事。     以原縮寫片名為出發點(DUFF=DesignatedUglyFatFriend),《恐》片描述一個團體中總有一個毫不...
《恐龍尤物》標籤≠自己
散場二三事
恐龍尤物
2015-08-01 18:21:28
氣氛
9
  青少年的成長故事似乎是許多電影題材能見度高的一種,不論是這時期的中二、偏執,充滿各種天馬行空的奇幻奇想,還是抑鬱不得志的悔恨等,千變萬化的心路歷程,自然綻放出迥異的人生小劇場;尤有甚者,歸類於這種類型的故事主人翁,偏偏又多是演繹空間極大的典型怪咖,弱不禁風、粗框眼鏡、富有一身才能但就是不得人疼是為男生;小隻肥嘟、穿著邋遢、聰明善解人意但就是毫無女人味則為女生。 在關鍵的身心靈發展階段,鬱悶總是突如其來報到,輕則自立自強,相信總有一天海闊天空;重則可能就像《女孩愛愛日記》中的少女米妮,沉溺於禁忌般的性愛,藉以找出自我存在的價值,以及自身迫切被需要感,看似弔詭的性啟蒙一事,實際上一點也不奇怪;轉大人必經的滋味,莫過於此。     在日舞影展與柏林影展亮相的《女孩愛愛日記》,不僅獲得不少好評,還獲得日舞影展最佳攝影,更一舉摘下柏林影展世代單元最佳劇情片,並獲棕櫚泉影展值得關注導演的肯定,受盡各界矚目,有賴於其誠實、幽默且細膩般刻畫出懷春少女的私密角落。 七○年代舊金山,身材豐潤的15歲少女米妮慾望滿溢,她將心事露骨而詳實地紀錄在錄音機裡,並轉繪成一幅幅生動畫作。原來,所言所繪是她與母親男友沉迷於身體歡愉的祕密,和愈加開放的性探索,在愛戀糾纏與成長體驗間,成人得面對責任的無能與懦弱也襲擊而來。根基於自由風潮、性解放革命的1970年代,《女》片開場便以米妮的辛辣自白,告訴觀眾她初嘗禁果,乍看之下直來直往,一股腦兒宣洩出庸俗感,殊不知這正是《女》片最珍貴、通俗中見獨到的一面。     《女》片為演員出身的女導演瑪麗艾海勒(MarielleHeller)第一部處女作,演而優則導地將圖文作家菲比‧格勒科納(PhoebeGloeckner)筆下自傳色彩濃厚的圖文小說,轉化成獨樹一格的影像作品,從七○年代美國西岸性開放的氛圍、青少女鉅細靡遺的早熟慾望,以至渴望...
《女孩愛愛日記》轉大人的滋味
散場二三事
女孩愛愛日記
2015-07-28 00:16:39
演技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