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探討個人隱私與國家安全議題的電影作品不少,拜2013年愛德華史諾登(Edward Snowden)於香港爆料稜鏡計畫(PRISM)後,為全球政局投下震撼彈。而就電影而言,史諾登的爆料事件以及他在公務機關內工作的過程,本身就是個不錯的取材。不論在戲劇張力上,事件本身令人難以置信的恐怖氣氛,一種侵犯你我隱私,並且無孔不入的威脅感,在《第四公民》紀錄片中也有非常詳實的記錄。而這位當年才30歲的年輕人,為何放棄高薪工作、家人以及女友,並勇敢放棄匿名方式爆料,一方面讓人好奇究竟整起爆料事件的始末,另一方面也讓人好奇你我生活周遭到底有什麼東西在暗中窺視著我們。
而由美國籍導演—奧立佛史東(Oliver Stone)所執導的《神鬼駭客:史諾登》(以下簡稱《史諾登》),在紀錄片以及劇情片上的界線拿捏可說是一大挑戰。原因在於史諾登事件的相關影劇作品已不是第一次被提及,包括2014年榮獲第87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第四公民》,甚至是今年暑假檔期的娛樂片《神鬼認證:傑森包恩》也針對這樣的題材大作文章。如何將史諾登的過去成長心路旅程,以及在政府機構中工作所遇到的驚人內幕、面對工作兩難的心境轉折,再到國家機器如何運作、如何侵犯人身自由的過程,相信都是奧立佛史東需要用心經營的幾項重點。
喬瑟夫高登李維在《神鬼駭客:史諾登》中的表現,絕對是本片欣賞的一大賣點
整體而言,奧立佛史東所呈現的《史諾登》,旨在追求事件的真實性,以及闡述史諾登本人爆料初衷,個人認為相當精準。《史諾登》並非一般如《007系列》或是《不可能的任務》等諜報動作片般的驚心動魄,反而聚焦於角色間明確的目標與個別獨特的個性與特色。
當然,在選角方面,不論是喬瑟夫高登李維(Joseph Gordon-Levitt)所飾演的主角史諾登、梅莉莎里歐(Melissa Leo)所飾演的紀錄片導演羅拉伯翠絲(Laura Poitras,也就是《第四公民》紀錄片的導演)、柴克瑞恩杜(Zachary Quinto)所飾演的英國衛報記者葛蘭葛林沃爾(Glenn Greenwald)等,演員與本尊都具有相近的外貌與氣場,也讓一般熟知此事件的觀眾族群有了不錯的故事置入。而當中的喬瑟夫高登李維,在詮釋史諾登一角時的模仿表演,再度讓人看到這位極具才華的演員,令人驚艷的表現。有趣的是,電影也同時將許多比重放在描述史諾登與其戀人—琳賽米爾斯(由雪林伍德莉所飾演)兩人的互動,以及面對國家機器的威嚇,傳達出小老百姓所面對來自白色恐怖的壓迫感。
就個人而言,《史諾登》的劇本收斂於角色塑造,並透過各個具有特色的角色描述國家機器侵犯個人隱私的運作方式,不論是由班史奈澤(Ben Schnetzer)所飾演的史諾登同事,引介政府強大的搜尋引擎;或是史諾登投入更深一層工作崗位後,所看到令人難以置信的景象,讓觀眾們一步步踏入這荒唐又血淋淋的事實。
故事透過史諾登與女友琳賽之間的感情發展,描述史諾登的工作與私人生活的兩難,是故事不錯的著力點
《史諾登》並沒有誇張的場景,也沒有過於情緒化的對白,反而透過主角的眼睛看到政府機器運作的內部光景。而這樣可怕的內幕,我們可以透過電影得知,這些並非史諾登所為,而是已經成熟多時,行之有年的運作模式。人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一步步喪失了自己的隱私而毫無知覺。也許,奧立佛史東的導戲風格,沒有過度渲染或是誇飾的作法,透過這樣深入淺出的影像語言,我們看到的一幕幕怵目驚心的監控手段。也或許在看完電影後覺得《史諾登》枯燥,沒有太多高潮迭起的情緒起伏,但事實上,值得我們在觀賞電影結束後,省思自己的生活的細節中是否隱藏著我們沒有察覺,卻有可能被監視的地方。我們也該思考網路生活、手機、娛樂媒體、個人帳號或是簡單的電子器材,有沒有可能背後有隻看不到的眼睛,正悄悄的監視著?至少,在看完電影後,我已經把電腦上的網路攝影鏡頭用白色膠帶貼住了。
回想2013年由比爾康登所執導的《危機解密》提到:「只有極力想掩蓋自己秘密的人,才能想出揭發其他人祕密的方法。」(Only someone so obsessed with his own secrets could have come up with a way to reveal everyone else’s.)我們看到在《史諾登》所呈現的爆料事件後,美國政府在事後以間諜罪名通緝史諾登,也讓史諾登本人幾經波折之下,在維基解密以及人權組織的協助下,逃往俄羅斯暫居。到底史諾登的告密行為,是否符合道德情義?就法律的層面上,是否有更多的解釋空間?我想,在《史諾登》電影中,我們並無法得到正式的解答。我們常說,「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標準」,倘若法律本身就有道德缺陷,我們到底要相信的是法律?還是道德?便是值得你我深思的地方。我想,這也是奧立佛史東在執導《史諾登》時,最想傳達的核心價值:陳述事實,是非對錯則由大眾公審。
當然,電影的最後安排愛德華史諾登本尊出現在網路演講的橋段,可說是畫龍點睛的神來一筆。我們可以對照到2013年的《危機解密》,片尾班乃迪克康柏拜區所飾演的維基解密創辦人—朱利安雅桑吉,在電影鏡頭前的偽訪問口吻,調侃了輿論對於《危機解密》這部電影,對雅桑吉本人的影響。但在《史諾登》中,直接邀請愛德華史諾登代替飾演他的喬瑟夫高登李維,一方面為《史諾登》這部電影直接以行動支持,同時也或許間接表示電影中所描述的種種細節,都可能是真實的事實。難道這些我們看起來存在非現實的光景,其實都是真實存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不會讓您感到好奇?或是不寒而慄嗎?
《神鬼駭客:史諾登》的故事場景簡單,整體電影風格也不浮誇,直接將事實呈現給世人,是非對錯則交由大眾評判
個人相當喜愛飾演史諾登上司的瑞斯伊凡(Rhys Ifans),在CIA與史諾登兩人的視訊會議橋段。透過超大螢幕以及仰視角的拍攝,大臉特寫鏡頭照著瑞斯伊凡,營造出恐怖又令人無法喘息的壓迫感,或許我們也可以感受到史諾登當時被上司質問的緊張氣氛。因此,就個人相當讚賞奧立佛史東在鏡位上的巧思,以及在諸多細節上的細膩考量。而就電影整體而言,喬瑟夫高登李維的表現,足以撐起整部電影的主軸脈絡,而在事件的陳述上,與《第四公民》紀錄片做穿插,並透過史諾登的口吻討論這樣的道德議題,就劇情的流暢度以及節奏上,《史諾登》可說不錯的佳作。
【視覺動物的電影觀點】個人評分:
故事劇情:
《史諾登》的電影節奏掌握以及流暢度上,足以看見導演奧立佛史東寶刀未老的熟捻。而透過平穩的敘事方式,以主角史諾登的視角,看清楚整體國家機器侵犯人民隱私的脈絡,在整體的情緒上沒有太多花俏的浮誇,只有將事件完整呈現,至於是非對錯留給大眾批判,個人非常喜愛。
(7.5 / 10)
影像美學:
電影中充滿大量透過史諾登的視角,看整起爆料事件的鏡位。包括跟拍或是仰視鏡位,彷彿觀眾們就是在史諾登的身旁,窺視著電影中的影像空間。而當中有不少透過鏡頭或是螢幕倒影、魚眼、針孔等鏡頭畫面,就臨場感以及緊繃又壓迫的氣氛上,《史諾登》透過影像以及流暢的運鏡,足以讓人們投入這整部電影所想講述的故事之中。
(7.5 / 10)
電影配樂:
由克雷格阿姆斯壯所執導的《史諾登》配樂,可以嗅出克雷格對於科技、資訊以及人們生活的敏銳度。透過大量的電子音樂製造懸疑氣氛,並搭配著奧立佛史東的影像語言,在氣氛的營造上有非常傑出的表現。
(7.8 / 10)
視覺特效:
《史諾登》的視覺特效多半用於描述資訊工具互相產生連結,或是情報機器運作的過程,能夠流暢的讓觀眾們了解整個侵犯隱私的過程,令人驚豔也讓人在聽故事的過程感到流暢。
(7.5 / 10)
觀眾取向:(不計分)
喜愛史諾登爆料事件的觀眾、喜愛探討社會議題的觀眾、喜愛資訊工程或相關專業的觀眾、喜愛喬瑟夫高登李維的觀眾、喜愛政治議題的觀眾、喜愛懸疑題材的觀眾、喜愛奧立佛史東導演作品的觀眾
個人總評:7.6 / 10
電影預告片:
文章內容使用圖片及影像,為電影發行商版權所有,非商業用途
內容版權所有,轉載前請先告知作者
【視覺動物的電影觀點】 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animalofvision/
故事劇情:8
氣氛營造:7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