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 Inferno》(2016)|美|日|土|匈
“人類是絕症,地獄是解藥。”
“Humanity is disease, inferno is the cure.”
無雷影評
還記得當年,國中晚自習時幾乎人手一本《達文西的密碼》,其餘沒有的人大概就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或認真讀書準備考試,而我則是兩本都有的那個。接著,在我當兵時期,整個中山室幾乎人手一本《地獄》,因為剛出版,熱騰騰,就連班長排長們也都趁著休息時間趕進度,但我偏偏沒有,因為我知道電影要出了,而我看過兩部,我相信朗霍華,我相信先看電影再看小說會更有趣。
但我現在好後悔,我恨不得時光回到從前。
我不知道懸疑電影在近代出了什麼問題,難道他們不知道懸疑就是要主角自己發掘真相才會有趣,而不是讓線索一個接著一個找上他們。更別提還有原著小說這麼強的火力支援,不論是《地獄》還是《列車上的女孩》,怎麼好像都少了一根筋。《列車上的女孩》本質就不是推理故事,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我還能調適心態接受它並擁抱它,但是《地獄》呢,不⋯。
《達文西的密碼》電影以高優質版的《國家寶藏》為特色,將謎底嵌合在眾所皆知的藝術品「蒙娜麗莎的微笑」中,並接著拉出支線推理如找出玫瑰子午線、羅浮宮金字塔的秘密和達文西的過去等等,由於這些題材與我們息息相關,觀眾看得入神,也看得驚奇連連。來到《天使與魔鬼》,我能了解不少人無法接受風格大轉變的理由,突然間從《國家寶藏》變成《火線追緝令》,彷彿是手拿「三上延的古書館」,但被強壓在桌上硬食「巴亮介的蛙男」。即便如此,《天使與魔鬼》的連續殺人事件是多麽緊湊且懸疑,推敲出的線索與場景環環相扣,緊緊繫在蘭登教授的頭腦上,那不僅僅是對於符號、宗教的知識深淺問題,而是整個懸疑事件讓我們踩入無法自拔的精彩劇情。
《地獄》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乍看之下,電影版《地獄》努力做著有如《達文西的密碼》的故事,並維持著《天使與魔鬼》的氣勢,從環繞達文西來到緊抓著但丁,再從梵蒂岡來到了⋯呃⋯你一點也不會在意那到底是在哪裡的幾個教堂。或許你會問,其實故事的模樣都差不多,為什麼評價會差這麼多?我想,讓主角腦袋不清不楚,然後把「喔我又想起來了!」當作解謎的高潮線,那就像是綜藝節目把排行榜蓋起來,每撕一個之前都得進一次廣告一樣,問題是你在電影院裡面,沒有真的廣告時間給你換頻道!
於是比起先一步上映的《列車上的女孩》來說,《地獄》主打著丹布朗的名號,基本的解謎推理和宗教學與符號學應用已經是絕對必備的工具,不同於《列車上的女孩》能靠著三個女人的不同視角,推演心傷、懷疑與不滿的各種心態。電影中的蘭登與其說是我們一直以來看的那位蘭登,不如說是某個同名同姓跟湯姆漢克長同一張臉的傢伙不小心被捲入一連串的事件一樣。
電影的節奏大概就是:A狀況中,突發事件a發生,蘭登被拖著跑,暫時解決並想起記憶
故事劇情:5
氣氛營造:6
演技表現:6
題材鮮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