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篇文章

影評 透明人(Hollow Man):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敗

2017-01-14 23:09:45



著名的《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在千禧年後,橫跨了八年才上映完畢,猶如在打抗戰似的。這系列的電影剛巧是我這一代人的成長伴侶,每每有新續集出現,我必定到電影院報到。在《哈利波特》電影中,充滿了各式各樣天馬行空的奇幻想像,當中亦不乏輔佐魔法的道具,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正是哈利的傳家之寶「隱形斗篷」。在電影中看到這項道具時,心生羨慕,想想若我也擁有隱形的技能,那我便能夠真正的「心想事成」,無論是好事是壞事,皆能暢行無阻。

直到看了《透明人》,這部與《哈利波特》第一集差不多時間出品的電影,原來當年討論人類變透明的影視作品,粗略劃分,前者是由人性本惡的角度切入,後者則是由人性本善的觀點詮釋之。小時候,還未受到社會黑暗面的汙染,總覺得人性本善,時至今日,經歷了那麼一點所謂的人生經驗後,對人性本是善或惡,產生了些微的變化。



《透明人》的男主角Sebastian將自己的身軀作透明實驗後,因出了小差錯而無法變回正常人,從此性情焦躁、易怒,不過同時,他也漸漸習慣透明帶來的便利,以及權力。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有可能會放棄價值最高的選擇,但如果,一個人無須再為他的行為負責,犯罪的魚與免責的熊掌可以兼得的時候,他究竟可否仍與善為伍?

在《透明人》中,隱形後的Sebastian,彷彿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的權力,來自他對透明技術的傑出知識,這使他不斷放縱自己的行為,逐漸往邪惡靠近。亞馬遜網路書店的創辦人Jeff Bezos曾說過一句讓我時時刻刻警惕自身的格言:「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Sebastian的聰明無庸置疑,但當他利用他的聰明而為所欲為時,他像是一位墮落天使,精確來說他並非人性本惡之人,不過他著實印證了「路西法效應」所說的,人性中的「惡」是可以由人為在特定情況下產生的,也可以直接由情境造成。

討論善惡,德國大哲學家尼采在《善惡的彼岸》一書中有云:「與怪物戰鬥的人,應當小心自己不要成為怪物。當你遠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這句話,是我看待女主角Linda在與Sebastian爭鬥時所思考的問題,一念之間可以成佛,亦可以成魔,倘若有朝一日,她也擁有了透明的技能,會不會也罔顧一切,大開殺戒。畢竟「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敗」,阿克頓勳爵這句名言,人人都倒背如流,可是當科技發展附加的經濟利益凌駕個人倫理時,誰又能正確判斷是非呢?


本文原版刊登於:
https://tw.iirischen.com/index.php/movie-review/444/


電影爽度:8
故事劇情:6
氣氛營造:6
演技表現:7
題材鮮度:8

保羅范赫文 Hollow Man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