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大多數人一定聽過這樣的故事,某家庭的母親因病不久人世,為了不在兒女的未來缺席,所以開始著手寫下一封封的生日卡片,最後母親仍舊到了離開的時候,小孩也漸漸大,雖然每年都會收到一封來自母親的問候,但是總是看不到人,一般來說這樣的故事總是小孩大多不是強褓狀態要不是就是懞懂未知狀態,所以大多對於母親的印象不大深,隨著時間推移,收到的信越來越多,對於那未知的女性探求的慾望也就越來越深,最終孩子問了父親,最終父親把母親的故事告訴了小孩,接著大多數的結局就是小孩和父親相擁而泣,一個美好結局之類的樣板。
不過在本片中,雖然大綱上離不開這個架構,只差母親是在小孩有意識到母親的狀態下而離去,也因這個不同,本片拋出幾個有意思的觀點:當不斷執行每年的任務的時候,是否意味著自己的人生也在母親的掌控下,慢慢往自身不那麼感興趣的方向前進?電影中沒給一個明確的交代,他用了一個迂迴的方式來替這個問題解套,雖然有些差強人意,但不把話說死是個聰明的手段就是(苦笑)。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中母親給予主角的一些任務頗為有趣,13歲那年的任務是翹課去看電影,而上映的電影是1981版的“水手服與機關槍”,或許這電影對於年輕一輩的台灣觀眾不是太熟悉,但這部電影深深影響日本後世很多的電影發展與偶像;17歲那年回到母親故鄉的任務,私認為儼然是一部身為瀨戶內海眾多小島之一的小豆島觀光片,這島算是非主流的觀光島,會知道他的人我想大抵應該是瀨戶內海藝術祭的關係,島上風光實在迷人,看完真讓人想立馬買張機票去看看,另外,14歲那年的禮物十分有趣,不禁讓人佩服這位母親開明程度頗高,十分有意思。
要說這部電影缺憾,我想就是有些老梗的主架構,看得出來電影想讓自身變成催淚彈,但是這架構可預測性卻又讓人想哭卻又提不起勁來,另外,在選角上,選宮崎葵當媽媽這件事,其實是個致命傷,只因宮崎葵那張過於青澀的臉,演起母親的角色總感覺綁手綁腳,搞得很像是未婚生子一般(笑),他來演主角搞不好還比較適合,倒不是說橋本愛不適合,而是宮崎葵的娃娃臉光芒實在太過耀眼而遮蔽了橋本愛的角色演技;此外,我想這部在角色化妝上需要再加點功夫,飾演父親的中山裕介過了十多年,外型凍齡到有些過頭,頻頻讓我有些出戲,而橋本愛在這時間帶的年齡變化,只在外型上做些簡單改變,顯得有些粗糙,雖然我想最大原因可能是劇組預算不算太足,沒法再多請一個演員來演繹較成熟的主角,讓人感覺有些可惜。
總括來說,清新的影像,良好的節奏與感人的劇碼算是這部電影的優點,但稍嫌老梗的主結構與需要再用心一點的化妝與選角成了本片的遺憾,這片還是值得推薦一下的,頗適合想去電影院小哭一下卻又不想把妝容弄花的看倌(笑)。
故事劇情:4
氣氛營造:7
演技表現:7
題材鮮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