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 篇文章

影評 《蜘蛛俠:強勢回歸》——青春期的風暴

2017-07-10 11:52:20


當我得知《蜘蛛俠》又再被搬上大銀幕的時候,不禁大惑不解,因為我認為蜘蛛俠有可能是改編成真人電影版次數最多的超級英雄漫畫作品,為何今年又要reboot呢?單單由2002年的電影《蜘蛛俠》(Spider-Man)開始計起(當時我仍然是一名小學生),直至到今年2017年的新作《蜘蛛俠:強勢回歸》(Spider-Man: Homecoming)(我已經大學畢業多年),《蜘蛛俠》總共拍了6齣電影,跨越三個版本的演員陣容。話雖如此,但當我觀看完今次的《蜘蛛俠:強勢回歸》之後,令我感到大為驚喜。

今集故事圍繞年僅15歲的「蜘蛛俠」Peter Parker (Tom Holland飾)的高中生活,時間線被設定於《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的機場大戰之後,講述Peter Parker 回歸平凡的校園生活,並在恩師「鐵甲奇俠」Tony Stark(Robert Downey Jr.飾)的協助下,於紐約市皇后區以「蜘蛛俠」的身份打擊社區罪犯。不過,為了證明自己有資格成為復仇者聯盟的一分子,Peter Parker渴望追捕更強大的壞人。隨後,他遇上了販賣外星武器給罪犯的「禿鷹」Adrian Toomes(Michael Keaton飾)……

電影片長133分節,節奏明快,完全沒有悶場,與今集只有15歲的蜘蛛俠一樣充滿活力,甚有校園青春片的感覺。把超級英雄電影年輕化的手法,讓我聯想起2015年的超級英雄電影reboot《神奇四俠》(Fantastic Four),但那齣電影和今次的《蜘蛛俠:強勢回歸》相反,當時的口碑很差。

《蜘蛛俠:強勢回歸》是一齣很成功的商業電影,戲中的Peter Parker非常「貼地」。在電影開初,他玩手機自拍紀錄日常的劇情,除了呼應《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之外,還反映出現今年輕人流行的生活習慣。15歲的蜘蛛俠非常人性化,雖然充滿正義感,但作為超級英雄的行為和思想都很幼嫩,經常犯錯,戲中偶爾還會出現自嘲的情節,大大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讓人看得非常投入。

另一個不得不提的成功要素是,故事借15歲的蜘蛛俠的故事,去講述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的青春期風暴,成功引起觀眾共鳴。心智尚未成熟的主角Peter Parker在戲中不斷經歷各種內心矛盾,例如:究竟用不用超能力去追女仔好呢?究竟去上課抑或去當超級英雄好呢?這些情節更讓我聯想起日本電視劇集《我們都是超能力者》(みんな!エスパーだよ!)。

Peter Parker對抗成年人的世界,急於成為一個獨當一面的超級英雄,渴望獲得恩師「鐵甲奇俠」Tony Stark的認同和加入復仇者聯盟,就好像青春期的青少年想向成年人證明自己是成熟的「大人」一樣,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來建立自我身份認同。Peter Parker在戲中跌跌碰碰,經歷著青春的風暴,當中的心理狀態描寫得很精彩。

此外,戲中人物角色之間的關係亦勾畫得不錯,例如Peter Parker與Tony Stark帶有「父子」色彩的師徒關係,Tony Stark不希望Peter Parker走自己的舊路成為超級英雄,充份體現出愛之深責之切。而Peter Parker與「禿鷹」Adrian Toomes的關係亦描寫得很微妙(在此不具體劇透了),其中有一幕在車廂內的文戲拍得實在非常精彩,沒有浪費Michael Keaton的精湛演技。

補充一點,「禿鷹」這個角色也很有趣,他不是大奸大惡想要消滅地球的大壞蛋,他只是想保護家人而挺而走險,這衝擊著Peter Parker過份簡單的善惡觀念。

與早前的《神奇女俠》(Wonder Woman)一樣,觀眾能夠在電影中見證著主角的成長。Peter Parker由開初急於向別人證明自己能力(其實是不自量力)的熱血小子,漸漸成為一個知道自己還未夠班、開始成熟起來的「社區英雄」,轉折過程非常自然,亦讓觀眾觀看完今集之後已開始期待第二集!


電影爽度:9
故事劇情:9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9
題材鮮度:9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