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聽作家馬欣和社會學教授李明璁老師老師的座談中提到,從小父母都要我們把書讀好,而這個讀好意謂著你在學業上取得優越的成績,最明顯印證有沒有把書讀好的方式,就是考試。經由考試你取得一個學歷的認可,社會的憑證,「也許」從此一帆風順的保證。
在「惟教科書至上,惟學歷是從」升學主義的填鴨下,不斷地玩過關遊戲,成為你往上爬的唯一法門。然而,並非每個人都有相同的智識條件,可以闖關成功。偏偏在你人生最精華的時段,我們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座迷宮的話,此時的你在把紙捲慢慢掀開時,你會發現沒有那麼多蜿蜒小徑可以到達目的地,你幾乎只能筆直地,朝關主(或許是父母或許是社會)欲設的路徑前進。
於是你拿出新的設計圖,替自己描摹一條新的路徑,當不成模範生,我們就當模犯生。泰國電影「模犯生」,就是描述一群意圖替自己另闢人生蹊徑的孩子,掙扎求存的故事。它羅列了各種通往康莊大道的方法和手段,沒有光不光明,只有成不成功。如果大人可以,我們為什麼不行?
如果學校把奉獻金美其名為政治捐款,我們也只是替自己的未來,做一點投資,這是屬於我們的菁英教育改造會。在這場類大人的演進成長過程,我們學到了很多,怎麼在不傷和氣的情況下均霑利益,創造雙贏。我們這麼做無非是為了讓父母放心,我們是有用的孩子,原本優渥的要把持住金字塔的頂尖性,原本貧窮的更要擺脫掉,也許有人說原本恪遵原則的班克怎麼變化如此大?但其實我沒變,我還是我,我只想贏。
以贏為出發點,什麼事都不奇怪了!贏得父母老師的尊敬和喜好,贏得同溫層的奧援,贏得一切我想得到、但依憑現時資源,一時半晌我無法迅速取得的一切:包括了我能進社團上台表演的機會、我能靠成績買跑車炫富把妹,順便在臉書上放閃。
電影非常鮮活地形塑了一個大量壓模產生的社會,我們變成複製人的過程。與其說是批判,不如說是讓我們重新省思,當前的教育體制,所有父母社會老師加諸於我們的規訓,是唯一的對、絕對的好嗎?世事無關對錯,只有選擇,如同女主角小琳對同學說的:「以後妳們人生不會只有選擇題了!」她最後的選擇,乍看是回歸一條模範生的路,因為自己一時行差踏錯,決定為自己贖回正義。這樣的行徑,循劇情發展有其情感道德的必要性,但劇末的撩落去也不免讓人有矯枉過正之嫌。
但別忘了有更多的人,前朴後繼地在埋伏,在除雷,意圖搶下最佳位置,攻下另一個攤頭,包括那壯志未酬的班克。「模犯生」或許也在告訴我們,人生如果是擲硬幣遊戲,不管你擲到人頭或數字,下好離手,學著做一個,勇於對自己決定負責的大人。
電影爽度:8
故事劇情:8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7
故事劇情:8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