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篇文章

影評 日常對話

2017-09-09 00:00:40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大家坐著和室內 

  紀錄片通常由工作者自身家庭出發,既是最簡單又最接近的一條路,但講述「家」也是最困難的一點,切入角度過近,往往造成下筆前瞻後顧、難以深入。《日常對話》正是一次完美的示範,隨著導演娓娓道來,令我們對「家」的定義有新的認識。

  黃惠偵導演展現自己與家最私密的一面,從媽媽雖然是同性戀,卻因為傳統與家庭壓力,走入婚姻;又因丈夫家暴,選擇帶著女兒逃跑,連戶口名簿都來不及拿走,導致女兒失學。她不避諱追求女人,女朋友圍繞眾多,也一反傳統,在法會做牽亡。從1998年開始斷斷續續地拍攝,原本只是想作為家庭紀錄片,直到2012年導演生了小孩、成為母親後,發覺自己原本對「媽媽」的想像建立在社會結構下,而什麼是「合格的媽媽」?雖然「媽媽」在社會框架之外,但有沒有可能也是一個「合格的媽媽」?因此決定完成這「日常對話」。

  更寶貴的是,透過影片,我們能看到上一輩人對女同志、家庭的看法,家族長輩們對「同性戀」、「喜歡同性」總是顧左右而言他,正反映出他們心知肚明,而女朋友們提供了另一個媽媽的形象,像是風流瀟灑、不愛江山愛美人、甜言蜜語,叫女朋友都叫寶貝、用手洗他們內褲很爽,這麼直接了當,我不禁會心一笑

  「妳覺得這麼世界有了解妳的人嗎?」
  「誰要了解我?」
  「我跟阿娟都很想了解妳啊,妳都不讓我們了解。」
  「......」


  對話一步一步深入,媽媽明顯流露焦躁、不耐,但只能繼續走下去、說下去,母女之間才有了解的可能。導演身上有著許多標籤:小學沒畢業、遭受家暴、做牽亡陣,而媽媽則是:女同性戀、風流倜儻、單親媽媽、牽亡法師,標籤一點一點地撕下,我們看到了另一種的「家」。

  有幸觀賞短版《我和我的T媽媽》,與長版相互對照,才能了解為什麼《日常對話》同時入圍金馬紀錄片與剪輯。經過林婉玉導演重新爬梳整理,讓焦點更加清晰、集中,媽媽女朋友的對比,首尾一呼應,讓我大受感動。

  佩服導演的勇氣,拍出這麼勇敢的一部片,令人理解溝通的重要性,有對話才能溝通,溝通才有相互理解的可能,也呼應了片名《Small Talk》,小小的談話,點點滴滴的理解。


電影爽度:10
故事劇情:10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10

光點華山 紀錄片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