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導演是堪稱「災難片界的至霸王者」羅蘭艾默瑞奇的老搭檔狄恩戴夫林,替羅蘭監製了《魔鬼司令》《星際之門》《ID4星際終結者》《酷斯拉》等一系列九零年代的賣座強片,如此也就不難想像戴夫林會從他戰友身上學個一招半式,自立門戶嘗試拍這種「仿艾默瑞奇」的氣候天災題材了。不過狄恩戴夫林這次不單只炒冷飯,還加入些許新哏;天災不再如以往是自然反撲,而是人為因素的陰謀,他先讓人類假扮了上帝,再讓上帝跌落神壇。
雖然戴夫林與艾默瑞奇的合作關係,幾乎在《酷斯拉》問世之後便終止(直到為了推出《ID4星際重生》,兩人又再續前緣),並無參與《明天過後》《2012》等艾默瑞奇後期作品的製作,但很顯然他仍然偷師了許多後兩者的技倆;例如《氣象戰》中傑哈德巴特勒飾演的聰明絕頂、卻和政客合不來的科學家,明顯就是《ID4星際終結者》的傑夫高布倫、《明天過後》的丹尼斯奎德的翻版,而他們剛好全都看美國總統不爽。
其餘諸如像大災難底下的小情小愛、溫馨親情等支線交錯,也都是羅蘭艾默瑞奇的電影裡常見的慣用把戲,尤其父與子(女)的感人維繫,在《ID4》系列、《白宮末日》的查寧塔圖、《2012》的約翰庫薩克、《明天過後》的丹尼斯奎德身上也都能看見雷同的身影,唯獨「人為控制氣候科技」引發的諜報情節是本片比較「不艾默瑞奇」的部份(如果你不把《白宮末日》的幕僚叛變也算進去的話)。但上述這些通俗片元素,戴夫林玩的不如艾默瑞奇精彩。
足以可見,戴夫林急欲地想成為影壇的第二位艾默瑞奇,無奈他的敘事功力明顯不及老友;乍看之下,《氣象戰》幾乎承襲了艾默瑞奇災難片一切的成功元素,但關鍵的調味料,還是艾默瑞奇他自己。一部優秀的災難片不是光憑熱鬧和大場面服人而已,艾默瑞奇總是懂得先營造危機風雨欲來的排場,使觀眾慢慢進入狀況,再讓危機接踵而來,並耐心的將外星人或大自然每一階段的「攻擊」塑造成高潮迭起的關鍵幕次。戴夫林則不然,打從那段草率的蒙太奇新聞畫面開場,他便把所有劇情匆匆忙忙塞在一塊交差了事。
這很可能也是身為導演的艾默瑞奇與長期擔任編劇與監製的戴夫林最大的不同,前者著重節奏的掌握與視覺的整體性,後者則相對缺少這樣的敏銳度。其實細看故事,不難發現戴夫林時常很積極地在每場戲透過一些話語或小動作,建立起角色的性格與彼此之間熟悉的互動感,這都是身兼編劇的戴夫林所犯的職業病,導演通常都會替編劇將這類「建構角色」的「鑿斧」盡可能修飾於無形,戴夫林顯然修飾得不夠乾淨。雖然《氣象戰》擁有諸多近似艾默瑞奇的災難片中常上演的兒女情長戲碼,然而艾默瑞奇的兒女情長多數時候總能討好觀眾,《氣象戰》的兒女情長則經常顯得矯情刻意。
《氣象戰》拍砸的原因當然還得歸咎於幾經波折的拍攝過程,2014年10月開拍,2015年12月的初期試映獲得慘烈負評,2016年不得不趕緊進行重(補)拍工作,期間上映檔期也多次延宕,拖到今年秋季才匆匆問世,原本飾演巴特勒前妻的凱薩琳威尼克還被中途換角,但前妻的所有戲份最後依然被全數大砍,這大概也是整部片節奏快得像趕火車的原因,因為這部電影本質上就是被拼拼湊湊趕鴨子上架。8100萬不算太闊氣的預算則是劇中特效難掩陽春的一大主因,畢竟艾默瑞奇的《明天過後》《2012》平均都有1.2億至2億美元的高昂成本,兩相比較後即高下立判。
傑哈德巴特勒挑劇本的模式很特別,他都專門選要A級不A級、要B級不B級的類型片去演(是的,《埃及眾神》《全面攻佔》我就是在說你們)。匯集一票來自英、美、澳、港、義、埃、羅馬尼亞等各國硬底子演員(當然,一方面也是為了營造出大型災難片所應有的國際質感,就這點而論,艾默瑞奇過往的災難片卡司確實略輸),結果是來演劇情這麼B的賀歲片(賀歲片無誤),實在浪費。艾比柯尼許好久不見,戲接好少,當年小基嫚的氣勢去哪兒了?
歡迎到我的粉絲專頁按讚訂閱 : https://www.facebook.com/filmisland?ref_type=bookmar
故事劇情:5
氣氛營造:5
演技表現:6
題材鮮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