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r: Ragnarok (2017)
從 2008 年的《鋼鐵人》(Iron Man)開始至今將近十年,迪士尼漫威影業(Marvel Studios)的電影宇宙,也已悄悄地來到了第十七部。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一直以來都表現不俗,不只是口碑票房,影評們更是幾乎通盤買帳。以美國知名影評彙整網站「爛番茄」來看,平均每部片高達 83% 的正面評價(最低的是 66% 的《雷神索爾2:黑暗世界》,而此部《諸神黃昏》則暫時以 98% 高居第一)。然而,隨著大家熟悉了漫威一貫的電影公式,劇情大多如出一轍,角色淪為表平、視覺特效逐漸壓過故事核心時,不禁暗暗擔心是否漫威已經端不出新的菜色,來討好越加挑剔的觀眾。
還好,漫威的某個天才(也許是凱文·費吉總裁)決定大膽任用以《吸血鬼家庭屍篇》(What We Do in the Shadows)在日舞影展一炮而紅的紐西蘭毛利族獨立導演—塔伊加·維迪提(Taika Waititi),以期透過他獨到的幽默感和掉拍節奏感,為漫威第三階段的電影系列大破大立、推陳出新。同時,也讓以往過於黑暗或淪為「充數」的《索爾》系列,能夠找到自己的調性。而這步險棋(維迪提導演以前的片,大多是小眾的小成本小製作),讓人無不拍案叫絕,透過導演獨特的觀點,建立在舊有的基礎上而不被束縛住,反而重新詮釋了一部索爾電影可以有的樣貌,帶來一部無懈可擊、完全放開的歡樂冒險。不只觀眾們被逗得反覆大笑,戲裡的演員們跟幕後的導演們,也都玩得很瘋,可以感受到每個人都享樂其中。而就算以漫威電影的標準來說,恐怕也沒幾部電影可以成就這樣的歡愉氣氛。
故事銜接著《復仇者聯盟:奧創紀元》兩年後的時空,奧丁之子雷神索爾,在返回家鄉阿斯嘉後(在這裡有一段可以堪稱史上最搞笑的客串演出之一,惡趣味滿點,導演真的太會搞這種把戲),與弟弟洛基要一同阻止預言中大毀滅「諸神的黃昏」的來臨。好,其實劇情細節不需贅述(說真的,大部分的人並不熟悉北歐神話),只需要知道有滿滿的洛基和浩克就夠了。而最後他們則要組隊一起對抗邪惡的冥后海拉,拯救人民、拯救世界,正如片中索爾所說:「因為英雄就是要這麼做的」。然而,儘管劇情大致走向不難預測,過程中觀眾是信服的、也可以感受到事態的嚴重性,只是最後的收尾不如一般英雄電影公式,還算是頗有巧思。而且過程中每一個場景設計、每一段武打動作、每一個配角型塑,都誠意滿點、笑料十足,使整體的觀影旅程毫無冷場,驚喜連連。
主角索爾由克里斯漢斯沃(Chris Hemsworth)飾演,他在過去的電影中,往往只是個淪為花瓶的肌肉男,除了很炫的戰槌兼飛行工具之外,他被塑造成一個過度嚴肅、背負著深沈家國使命的異國王子。就連在自己的電影中,也因為場景設定在地球的原因,使他大多以格格不入的社交尷尬作為笑點,實際上角色的內心我們並無從得知太多。然而,這部片完全看準了克里斯漢斯沃獨到的喜劇才能,承襲他在《魔鬼剋星》(2016重啟版)的演出,在演出此部片時,導演刻意放大他的喜劇感。在比較放鬆、得以自由發揮的氛圍下(導演聲稱拍片時,大約有 80% 的台詞開放由演員們即興演出),索爾更加「人性化」(雖然他是神?)、更加搞笑,觀眾也更可以感受到他內心的軟弱和矛盾。而在本片中,終於被「准許」開口講話的浩克(過去電影中,浩克的台詞不多過兩句),也讓觀眾們看到一個有別於以往總是憤怒的綠巨人,而是時而執拗彆扭、時而純真呆萌的立體性格(班奈博士的戲份反而不多)。馬克魯法洛(Mark Ruffalo)不管是動態捕捉的肢體演出,或是賣萌的表情,都讓觀眾化身為競技場周圍高舉著綠色面具的瘋狂人民們,更加愛上這隻綠色怪物。如果說這部片為索爾增添幽默感,那麼則是為浩克補上了一顆內心。
配角群們更是可圈可點。洛基依然是那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背刺小人,湯姆希爾斯頓完全信手拈來一個優雅而泰然自若的演出,雖然動作戲份不多,但每次出場,儘管只是一個眼神,總能呈現出洛基那扭曲又惹人憐愛的性格。大反派海拉(凱特布蘭琪 飾演),雖然乍看造型浮誇、也終究只會是個跑龍套的過場角色,但影后不愧是影后,每幕戲她的氣場都瀰漫全場,在有限的故事中,很完整地帶出一個性感、狠毒、戲謔感十足的迷人反派。片中另一位女角色:自我放逐的阿斯嘉菁英戰士—華爾奇麗雅(泰莎湯普森 Tessa Thompson 飾演)算是全片最亮眼的新角色。她的強烈自主,配上高強戰鬥力和智商,完全匹敵甚至勝過他的男性夥伴們。泰莎在在片中每次出場總是充滿自信、含著一抹調皮笑意一邊大開殺戒,簡直風靡全場(泰莎,真的太殺了!),也難怪連索爾都對他刮目向看。據演員自述,此角色設定是雙性戀性傾向,未來可能發展成索爾的新對象,也確定會在之後的漫威電影現身,非常期待!除了這些角色以外,由傑夫高布倫(Jeff Goldblum)飾演的薩卡星獨裁統治者「大師」,也非常吸睛,有種《飢餓遊戲》中的遊戲裁判,以及《星際異工隊》的「收藏家」之感,古怪而迷人。另一個亮點是導演忍不住親自下去演的一個小配角:石頭人 Korg ,在他堅實的石頭外皮下,是個溫柔友善的小靈魂,這種反差帶來的惡趣味,配上他與索爾在競技場的黑色幽默對話,真的只能說是服了導演。除了前面稍微提到的一個客串畫面之外,這部片也有奇異博士(班尼迪克康伯拜區 Benedict Cumberbatch 飾演)跟史丹利(Stan Lee)爺爺的片段(這應該不算雷吧,《奇異博士》的片尾彩蛋舊有暗示了,而史丹利則是每部漫威電影都有)。兩段客串也都畫龍點睛、趣味橫生,史丹利整個玩瘋,而奇異博士也為之後的《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給鋪好了路。
除了色彩繽紛的場景設計非常吸引人之外,真的不得不來談談這部片的配樂。這次的配樂請來了 Mark Mothersbaugh (曾為《樂高玩電影》、《尖叫旅舍》配樂),他保留了一些北歐民俗樂的元素,也援引了 Brian Tyler 的《雷神索爾:黑暗世界》以及 Danny Elfman 的《復仇者聯盟:奧創紀元》的一些旋律,改編成一個 C-G-A♭-E♭的動機主題貫穿整片。除了少部分仍以傳統的百人管弦樂團編制,透過高亢的人聲吟唱以及雄厚的銅管齊奏,譜出我們已經熟悉的英雄片聲調基底,這部配樂最有「個性」的則是大量的使用 80 年代合成器與電子鍵盤,打造一種鏗鏘有力、復古味濃厚的太空搖滾。不斷重複上下運行的六連音分解和弦(通常為小調+6和弦或大七和弦),像極了《怪奇物語》的致敬風格,拍點紮實的重低音配上「科技感」十足的電音主調,也不難讓人聯想到漢斯季默為《神力女超人》譜寫的撼人主題曲。整個原聲帶透過這樣另類而動感的曲風,讓人似乎沈浸在視聽刺激強烈的迪斯可舞廳,也豐富了整部片那種齊聚狂歡的享樂感。《星際異工隊》雖然也是走類似復古曲風,但畢竟是以舊歌選曲為主,比起這部片幾乎都是全新創作,誠意好像就有些落差。
整體而言,《諸神黃昏》雖然恰如其分地以過去的漫威電影和角色為基礎,交出了一部可以嵌合在這個宇宙觀的作品,但它也大膽地不受舊作所拘,可以說是完全重新演繹了所謂漫威電影可以擁有的樣子。不只是在索爾系列最佳電影,甚至可以說是漫威電影至今為止最完整、最有看頭的電影之一。除了因為過去多年的紮實耕耘,使觀眾可輕易進入他們已經熟悉的世界觀、同理這些已似多年朋友的角色們之外,這部電影贏在他沒有包袱。正因為索爾系列的背景在外太空、角色們又都如此特異,才能夠放手一搏地讓他們發揮得如此淋漓盡致。再者,它也不怕得罪老粉絲,且對自己的份量也不會看的過於其實。相較於常常太故作深奧、尋求視覺刺激而非以故事角色為主軸的 DC 電影(《蝙蝠俠vs.超人》、《自殺特工隊》等),這部電影從來不期許自己是什麼偉大的史詩鉅作,也因此製作團隊(和觀眾們)才能夠如此欣然地享受拍攝(和觀看)一部純粹的娛樂電影。就我看來,這部電影就像一場集結好萊塢明星的萬聖節裝扮派對,所有人都樂在其中。而當你看完這些光彩奪目的視覺特效、精彩流暢的武打場面、令人發噱肚疼的笑話鬥嘴,就像坐了一趟視聽的雲霄飛車般,通體舒暢、樂趣無窮。
維迪提導演萬歲。
電影爽度:9
故事劇情:8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7
故事劇情:8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