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篇文章
「你是帶著懷疑來的,我怎麼解釋都沒用。」
哭聲

影評 淺談靈魂深處的愛-「花神咖啡館」

2018-02-18 13:42:42


「靈魂推薦」
《電影》:花神咖啡館
《導演、編劇》:尚馬克瓦利
《類型》:劇情片
《片長》:2小時
《上映時間》:2011
《產地》:法國
《音樂》:馬修赫伯
《開寫前廢話》:
不太認為,觀影前,一定要先做功課這件事,你會喜歡某些電影,在看後,會自然而然,去了解它的背景、知識,而不是逼別人,在看前,一定要先做功課,好像出戲院後,不知道的人,就代表不夠格去批評或是太淺...之類激進言論,這樣行為,只會使看電影這件輕鬆的事,讓越來越多人趨之若鶩。
 
《觀影小知識和觀影閒聊,這次一起講》:
「花神咖啡館」指的是馬修赫伯(化名為Doctor Rockit)的一首「Cafe de flore」同名專輯,不是巴黎左岸的地標,而片中男孩不時跟母親提及的「咖啡」,以及嘴巴哼唱的就是這首,該名音樂人,被稱為古典音樂神童,更是全才的電子音樂人。
 
提到電影音樂,就不得不提,片中第二重要:Sigur Ros, 來自冰島的搖滾樂團,音樂參雜了各項元素,飄渺空靈、獨特的假聲唱腔,讓人聆聽中,彷彿跟靈魂對話、洗滌心靈般。很多人不知道這樂團,但一定在各大電影都聽過他們配樂,尤其我最喜歡它在「我們買了動物園」裡「Hoppipolla」這首溫暖、明亮的曲風。片中「It’s You」正呼應該樂團一首「Svefn-g-englar」的歌曲,尤其MV的橋段,與電影大綱,不謀而合(有興趣可以找來看看!)。
 
這位加拿大導演:尚馬克瓦利的作品,就我而言最早知道他,是藥命俱樂部,再來是崩壞人生,最後才在友人的介紹下,偶然接觸了「花神咖啡館」(他的顛峰之作「愛瘋了」,我並沒有看,看電影是一種感覺,如果要因為這部是所有人認為的代表作而去觀賞,我覺得情緒不對,也不是我喜歡看電影的初衷~又離題了),而根據我個人在這三部電影的觀察,導演擅長細膩刻劃與捕捉演員多層次情感(常常會在他電影裡,看到鏡頭,聚焦在某人的表情上,非常久,卻能讓觀影人深刻進入影片角色的情緒,產生共鳴,這也是我最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而前面會提到音樂,更是在該片中佔了很重要的地位,我們可以聽到整片,不時穿插多種迥異的音樂風格,時而爵士配置電子手風琴,或慵懶舒散(男主幻想ROSE對著他跳舞的那首,表現內心彭湃,愛慕之情)、時而復古的搖滾歌曲,都代表著每一幕,演員情緒的連結,這也正是導演希望此部電影就像是DJ剪接出來的作品一般(題外話:尚馬克瓦利熱愛音樂,常幫朋友製作撥放清單),象徵每一個人再陷入情緒低潮、內心轉折的途中,都有一首屬於自己某個時刻的生命樂章。
 
那麼「花神咖啡館」,是兩條時間線交疊穿插的故事,從過去1969年的巴黎市郊,到影片現在進行式的2011年加拿大蒙特,兩個截然不同時空背景、故事,利用音樂建立起連結,大量蒙太奇畫面,恣意遊走過去與未來的剪接鏡頭,不僅震撼,更能觸動觀影時每個人,內心身處的靈魂,看後,讓人同一時間想起過往,不經暗自神傷,這就是該片厲害的地方,在對白上的處理寫實殘酷,但又帶點浪漫主義的氛圍,這不正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感情寫照(沒有絕對,常常處於矛盾情緒中),而每當片中腳色戴上耳機,阻隔外面聲音的紛擾,進入音樂世界,到拿下耳機,配樂嘎然而止的一幕,也讓我聯想到,經過一番疲勞轟炸的上下班,我們不也是如此嗎!
 
本片不用流於俗套,男女三人(現在)與母子間(過去)的情感關係,簡單穿插連結,並最後圓滿大結局的套路,而是運用玄學的因果論,去解釋兩條看似平行線的時間軸,到結局前交會成一條線的敘事手法,這樣說故事的方式,深得我心,而影片中凡妮莎帕荷蒂和身障兒童從親情、到窒愛的對手戲,更是扣人心弦(聽說為了這部戲,她與現實生活中患有身心障礙的小男孩相處一個月),整片不斷迷惘(片中好幾幕內心嘶吼,吶喊著痛苦),到了解放下,盡釋前嫌的詮釋,充分展現導演有質感並張力十足的執導功力,如你也正被情感糾結、親情霸凌所困擾,我想這部,會是最好的解答。
 
結尾:
很多稍微專業的人,會挑毛病,說Matthew Herbert這張Café De Flore,是2000年問世,與電影過去連結,根本是反制,這就好比是你探討「水底情深」,怪物根本沒有愛女主,是出於生理反應,一樣的道理,很多時候,電影是一種情感上的作品,並不是嚴肅的學術討論,所以你說反制嗎??我並不認同,除非像「玩命關頭」,車子可以打敗坦克、飛機那樣扯,我才會說那才叫反制。


電影爽度:6
故事劇情:8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9
題材鮮度:7

劇情片 親情 唐氏症 音樂 尚馬克瓦利 馬修赫伯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