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的配額每年僅抽籤10部,是在2010年雙方簽署ECFA的早收清單內容,而中國對於台灣電影則沒有配額限制,2013年的服務貿易協議中本來有打算增加到15部,但後來因重審而目前仍是保留10部,2014年則將開放在坎城、威尼斯、奧斯卡等國際影展與金馬獎最佳劇情、最佳導演的中國電影不受每年10部的限制可以直接上映。周冬雨與馬思純雖然以本片在第53屆金馬獎破天荒得到雙影后,當時仍無法在台灣上映,遲至2018年才在台灣上映。配額限制當然是為了保護台灣本土電影,但反過來說因為加入WTO後,臺灣電影院放映大量的美國電影,當時國片就已經受到極大打擊,而現在僅面對中國電影有此限制確實讓台灣的影迷,容易錯過精采的中國電影,我想最少在金馬獎有得獎的電影都應該讓台灣的影迷有觀看的機會,保障本土電影應該是有國片映演比率制。
七月與安生,先形塑兩個個性迥然不同的女生,七月是標準的安穩的模範生,簡直就是溫良恭儉讓的代表,安生就是古靈精怪、充滿自由的靈魂,兩個互補又相輝映的美好友情,在家明的出現後改變了,安生發現家明喜歡他後,選擇離開將家明留給了七月,「如果你想我留下,我就留下」安生在月台上看著七月說著,七月發現了家明跟安生之間特殊的情愫,也沒有挽留安生,在月台上的七月是自私的七月與安生,內心的世界卻與外在是大大相反,七月在浴室戲中與安生對戲,呈現出有爆發力的狠,有一種壓力累積超過臨界點的爆發,顯現出真實的七月,安生在外出旅行的時日,透過明信片顯現出內心的脆弱,與漂泊中滄桑。故事雖然悲傷,但故事最後七月只有安生,安生只有七月,生命本來就非永恆,它們的彼此相遇就是完整。
這個故事,寫的確實是小情小愛的故事,在這繁亂的時代,小小的、單純的故事確實更能打動人心,七月與安生,劇情最巧妙的是推翻,有筆名是七月的作家是安生,有結局的多次推翻,讓這部電影劇情的巧思讓人咀嚼不乏味,安生說過一輩子太長了,想在27歲死亡,反而七月最後卻在27歲生產後而死亡,七月的生命結束了,卻也延續了生命。 我個人很喜歡電影中的獨白,淡淡的優美的文字,點綴了這部電影。
周冬雨與馬思純,不難發現兩個角色的演技都是豐富飽滿的顏色,彼此間互相拉扯卻不會互相取代,更沒有辦法彼出優劣,雙影后真的都是實至名歸。
看完七月與安生,我們是不是也活得像自己了呢?
故事劇情:8
氣氛營造:8
演技表現:9
題材鮮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