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導演 揚霍布雷克的電影,既秉持著捷克電影特有的黑色幽默,又能把鏡頭對準過往的捷克社會,生動描摩出當時人們的政治處境,只能苦中作樂的幽微感傷。99年【甜蜜的永遠】描寫1968年布拉格之春前的蕭條時期,人們的家庭生活物資雖貧乏,卻享有充滿溫馨與真情的甜蜜時光。2000年【分道不揚鑣】則敘述二戰將盡,一對夫妻收養了一個從集中營逃出的鄰居,太太又面臨另一鄰居的覬覦,加上本身的不孕,要如何在這樣內外備受煎熬的局勢生存自保,荒謬又寫實的悲喜劇調性到頭來竟萃取出令人瞠目的溫暖結局,有別於過往我們看到的二戰電影,迸現了罕有的人道關懷。
2016年最新作品【老師有問題】敘述80年初年代初斯洛伐克一所小學,來了一位具學校共黨主席身分,屢假公濟私的女老師達瑪莉,電影開頭看她盛氣凌人地要學生一一介紹自身家長後,旋即接到家長舉版的公聽會,馬上揭示了這個老師的「問題」。導演自信大膽的故事和場面處理在於不怕先爆雷,讓我們看到後續的發展,讓幾個相關的家長逐一登場又不失混亂,而當事者的老師卻未列席這場公聽會,更增添了這場審判結果的未定之數。
在這樣訴訟不平等的局勢下,乍看對老師不利,離觀者希望的正義求償似乎不遠;但陪審團並非均有同等的利害關係,家長的職業組成就像捷克的社會縮影,其中一名法官爸爸自始至終並未認可這樣的指證於理有據,原因不僅在於其他家長也曾私下允諾幫助老師,更在於自身的社經地位,他無消忍受者種鳥氣,自已一種事不關己的制高點,去評價這件事情。
然而受教的平等權,和獲取公平對待的權力,並不應該因為自身的身分而有所不同。即便有暴力傾向、有前科的父親,太太離家出走被當間諜兼聽的單親爸爸、又或礙於個性不願幫老師偷渡蛋糕到莫斯科的父親,他們看來是必須提防的、不配合的異類,但對子女的呵護、愛子女的心,與他人並無二致。表面上老師照顧和教育學生似乎是天經地義之事,然而政治的作用力是無所不在的,導演刻劃了政治深入各個體系之可怖,樹人子弟者竟成作威作福者,又用一種幽默的筆觸,調侃了這種高壓恫嚇手段的可笑,不只在於老師和機場工作的父親商談完後歪了一邊的燈罩,更在於戲末那聲宛若打了當權者一巴掌的槍響,諷刺又有力道。
當我們看到一件不對的事,我們知道它不對,但真正敢挺身而出者,仍屬少數;揚霍布雷克沒有讓這沉默的多數,變成我們合該批判的對象,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就像她們一樣意志不堅,礙於局勢不敢言所當言。他體現了政治的複雜,人的複雜,藉由劇中兩個家庭的父母的迎合、忍辱到反擊,這少數的力量經由不同的視角、事件的重演讓其他的多數都成了目擊者,有了不再啞忍噤吞的選擇,和往前一步的可能。屢能用鏡頭把這麼沉重的題材,處理得這麼舉重若輕又擲地有聲,說揚霍布雷克是捷克電影的良心,亦不為過。
故事劇情:9
氣氛營造:8
演技表現:9
題材鮮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