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全名為《給黑人駕駛的綠皮書》(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是本在1938年由黑人郵差Victor Hugo Green撰寫出版的黑人旅行指南,詳細記錄了「黑人友善」的餐廳、旅館、加油站,目的在「為黑人旅行者提供信息,使他避免陷入麻煩或尷尬境地」。電影《幸福綠皮書》則給了綠皮書一個興味盎然的錯置:手持綠皮書導航的是個粗俗的義裔白人司機,Tony Lip(他因為很會吹牛得到“Lip”「大嘴巴」這個稱號) ;而後座則是擁有三個博士頭銜的非裔鋼琴家,Don Shirley。這樣「黑白社會位階對調」的大前提似乎確保了觀眾能很「安全」的感到趣味,放心的大笑,踏踏實實,妥妥貼貼,這是部黑白友誼、消弭種族歧視的喜劇電影,白人被放在道德和教育程度低落的一方,這樣就沒問題了吧,嗯?
這樣的脈絡走下去其實是極其、極其危險的。
電影裡,Dr. Shirley被刻劃成孤身住在卡內基音樂廳樓上、和唯一的兄弟毫無聯絡,沒吃過炸雞(黑人的刻板印象就是愛吃炸雞),沒聽過 Chubby Checker、Aretha Franklin、Little Richard(皆為當時非裔美籍流行歌手)的音樂;是Tony伸出友誼之手教他吃炸雞,教他聽黑人音樂,教Dr. Shirley他覺得「黑人該會的那些事」。白人視角(White lens)的毛病在這裡顯露無遺,而這部也確實、堂而皇之的是Tony Lip的兒子 — Nick Vallelonga從父親的口中聽來的故事撰寫而成。
既然是大嘴巴Lip的版本,接下來電影有多少自吹自擂的bullshit成分也不足為奇了,Lip司機兼保鑣一次次既硬派又street smart的為Dr. Shirley解圍,是他及時拯救了酒吧裡被白人種族主義者圍毆的Dr. Shirley;是他替因為同性戀被逮捕的Dr. Shirley設法脫身;是他對空鳴槍,嚇跑想要破窗偷竊Dr. Shirley轎車的兩個黑人,並告訴Dr. Shirley「永遠不要再酒吧裡露富」(否則黑人將會搶劫你)。姑且不論這其中被外媒吵得轟轟烈烈的白人救世主情結(White Savior Complex),我認為既然保鑣身分和拯救、解圍脫不了鉤,保護付自己錢的黑人雇主以拿到巡演另一半傭金也說不上高尚或使命感,White savior的疑慮和那兩個「典型」的偷竊黑人我也就寬鬆給過不做討論。
然而接下來的對話更推演到了一個不可置信的地步,在Tony和警方衝突被釋放後,他義憤填膺的指責Dr. Shirley —
“ Christ, I’m blacker than you.”
「天哪,我比你更像黑人。」
“ You don’t know shit about your own people, what they eat, how they talk, how they live. “
「你根本一點都不了解你的種族,他們吃什麼,怎麼說話,怎麼生活」
這大概是為什麼《幸福綠皮書》會被Dr. Shirley的家人形容為「十分的傷人。」「根本是100%的錯誤。」,而Dr. Shirley的兄弟Dr. Maurice Shirley聽到電影對Don的描述更震怒的表示這簡直是 “a symphony of lies.”,「謊言交響曲」。
真實的Dr. Shirley不但積極的投入黑人民權運動,更是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恩的好友,曾一起參與在Selma的遊行;而他和黑人音樂家Nina Simone,Duke Ellington和Sarah Vaughn 都是極為親密的好友,說他沒聽過黑人音樂更是荒謬;Dr. Shirley更不是電影裡和家庭疏遠、只有一個不曾聯絡的兄弟,他有三個來往密切、未曾一個月沒講到電話的兄弟。〔註1〕《幸福綠皮書》或許不用背負和傳記電影、紀錄片同程度的真相包袱,然而這部碰觸到敏感種族議題的電影在Dr. Shirley過世後發行又完全沒有與他的家人商議過劇情,錯得離譜而Nick Vallelonga 仍在 NBC Nightly News大言不慚的強調 “everything in the film is true” ,說這是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水準真的能理解Spike Lee為什麼聽到它獲獎時會憤而離席。
而電影裡這段「我比你更黑」的離譜對話還沒結束,Tony繼續嗆聲「…我每天為了家人的生計奔波,你呢,大人物先生,你住在城堡的最頂層,到處旅行,為富人們演奏音樂。我住在街邊,你坐在寶座上,我的世界比你『黑』多了!(My world is way more blacker than yours!)」
這裡「黑」(black)的雙關毫不掩飾的攤出了Tony仍未消弭的歧視 — 「黑」即是「社會底層」、「貧窮」、「勞碌」的代名詞,我大半輩子貧困潦倒為生計奔波,我比你更有資格說自己「黑」。
撇開真實世界的Dr. Shirley不談,《幸福綠皮書》對這個上流社會黑人「不夠黑」的矯正無所不在的根植於情節和對話裡,以一派輕鬆、幽默的氛圍對電影裡的Dr. Shirley身上的「黑人形象」不斷地進行「重塑」和「再教育」。於是,那個由Mahershala Ali飾演、從小在俄羅斯聖彼得堡音樂學院教育回國的Dr. Shirley,他的「黑人經驗」是「被殖民」的,而教他吃炸雞的Tony Lip並無異於讓家僕搜腸刮肚特地招待他滿桌家常炸雞的南方佬。
這不禁讓我想到1915年美國電影史上開創性的長片《一個國家的誕生》(The Birth of a Nation)這部將3K黨英雄化、大肆宣揚種族主義的電影當中,黑人議員在議事中脫掉鞋子光著腳,猖狂、貪婪的嗑著炸雞 —
把Tony Lip的話最具象的表示,召喚的就是這個場景。
《幸福綠皮書》的結局告訴你,「種族和諧」的達成可以簡單到只是修正對一群人“eggplants”或“jungle bunnies”的不當稱呼,並和高雅有錢的黑人做朋友一起享用KFC或聖誕大餐。我想,影壇並不需要更多這種feel-good卻對瞭解黑人族群乃至個人歷史毫無幫助的「小品溫馨」電影;不需要更多這種旨在消除偏見卻將受偏見迫害的族群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的電影了。
------------------------------------------------------------------
〔註1〕〈How ‘Green Book’ And The Hollywood Machine Swallowed Donald Shirley Whole〉
https://shadowandact.com/the-real-donald-shirley-green-book-hollywood-swallowed-whole
故事劇情:5
氣氛營造:5
演技表現:5
題材鮮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