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童年回憶,恐龍玩具會是我列舉出來的清單中的一項,而侏羅紀這個詞,是在我幼年時就有聽過並且稍微瞭解它的意思,造成這樣的原因有很大的程度就是這部我認為非常經典的電影,《侏羅紀公園》。
《侏羅紀公園》由史蒂芬・史匹柏執導,是一部同名小說改編的科幻電影,故事描述了一位億萬富翁在一座小島上建造了一個侏羅紀主題公園,裡面的動物和植物都不是生長在這個時代的,而是早在6500萬年前就消失在地球上的恐龍和一些蕨類植物。在這看似做夢一般的情況即將實現時,公園負責自動化的軟體工程師因為收賄試圖將恐龍胚胎交給外部公司,他讓公園不少機具停擺,造成暴龍和迅猛龍逃出,這也讓侏羅紀公園面臨倒閉危機,主角們也陷入險境。
其中除了展現恐龍的樣貌之外,電影也闡述一些概念,像是主角三人對富翁約翰哈蒙德的公園的建議,他們認為恐龍曾在地球上生存過一段時間,最後大自然讓他們滅絕,但如今哈蒙德所做的正是試圖控制大自然和某些生命,在還不完全明白的情況下就將恐龍這樣的遠古生物復活,很有可能會造成情況失控。看在現實世界也有許多這樣的議題,也就是科技倫理,舉凡複製動物、複製人、動物混種等等,有不少爭議出現,但這對科學家們來說並不是做不做得到的問題(身為理科生,我認為很多事情在不久的將來還是會做得到),而是該不該做的問題,這樣的概念在《侏羅紀公園》也有出現。
Life Finds A Way 生命會找到出路
這句經典台詞就是出現在這部電影當中,本來以為都讓恐龍性別設定為雌性就不會有數量管控上的問題,萬萬沒想到當初設計來修復恐龍DNA的青蛙基因,正好有在單一性別的環境下,部分雌性變為雄性的現象,這是整個團隊都沒有料想到的事,正好呼應了主角三人之一的數學教授所說的「Life finds a way.」。他也不斷地強調混沌理論,這是一個對於非線性系統的理論,在1963年由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勞倫茲提出,簡單地說就是一開始就算只是很微小的變化最後卻造成了非常不一樣的結果,也稱為蝴蝶效應。
這句話貫穿了整個系列,就算是續作《侏羅紀世界》,也可以看出人類復活恐龍後對於世界帶來了什麼樣的改變。
心得
小時候因為這部電影認識了許多恐龍,也因為侏羅紀的特殊名稱,吸引了我去閱讀關於恐龍和中生代的一些書籍,好一陣子陷入恐龍熱潮當中。雖然電影裡有一些斷手或恐龍吃人的畫面,也曾令我害怕一段時間,卻不影響我喜歡這部電影的心情。
也曾對電影當中的科學和考古知識感到好奇,片名叫做侏羅紀公園,但裡面最出名的暴龍主要生存年代是在侏羅紀後面的白堊紀。而因為電影而紅到現在的迅猛龍,一般人們對牠的形象也深受這部電影影響,認為牠最大特徵就是非常顯著的彎勾腳爪,體型也接近成人大小,不過看一些資料發現,電影中的迅猛龍其實是屬於一種名為伶盜龍屬的小型有羽毛恐龍,大概跟火雞差不多大,而像是電影出現的迅猛龍,似乎比較接近恐爪龍,大小和特徵都滿像的。
不得不提電影當中如何取得恐龍DNA的方法,從琥珀化石當中抽取生活在中生代的蚊子的血液,接著再利用遺傳學科技來補足缺失的基因片段,真的非常奇妙,這段也讓我對琥珀的印象有了比較具體的想像。
另外電影當中有些畫面我覺得非常著名,像是暴龍出場時沈重的腳步聲以及因為震動而有晃動的水面,還有追著吉普車,從後照鏡看可以看到張開血盆大口快要咬到車子的暴龍,以及最後暴龍呈現王者姿態的吼叫聲,都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如今電影也即將來到侏羅紀世界第三集,非常期待後續故事會如何發展!
故事劇情:8
氣氛營造:10
演技表現:9
題材鮮度: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