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男女
最純粹的慾望
惡、性、妒忌與迷茫
交錯出的是什麼樣的作品?
大家好,我是老王。
你們有遇過這種人嗎?
表面上純樸單純,背地裡卻隱瞞著不為人知的惡意。
《惡之華》就是這樣一部作品,青春期男女的妒忌與惡意,交織成的人性詩篇。
性格怯弱的主角春日高男一直暗戀著班上的人氣女孩佐伯,某日放學後,不自禁的偷走了對方的運動服,卻被班上的奇怪女孩仲村佐和看在眼裡,必以此要脅春日與他訂下契約,藉此不斷強迫春日做出一些怪異行為,與此同時,佐伯不同於表面的一面也逐漸呈現在佐伯眼前,三人交織出一段看似平凡,又扭曲交錯的日常。
作為一個沒看過原作的人,《惡之華》整體的畫面給我的感覺是非常乾淨,整體色澤也十分飽滿,但卻用這樣的畫面裝載著人性扭曲又陰暗的一面,加上仲村表裡如一的言詞表現方式,更讓整部片在不斷揭瘡的過程中顛坡前行。
【孤獨結伴的青春】
女主角玉城蒂娜在劇中的扭曲性格古怪表現十分吸睛,但在某些時刻又能發現玉城蒂娜無法把這扭曲的性格全貌呈現出來,導致有些場面的面部表現令人感到有點違和。
若春日不是那麼懦弱,抱著拼命的決心反抗,或是佐伯的威脅更加具有說服力,令人絕望到無法反抗,那麼整部作品的衝擊力或是深度或許會更加廣闊吧!
或許對很多人來說,《惡之華》這樣的作品不過是無病呻吟,但透過最純粹的惡意交錯,何嘗又不是在面對自己心中,無可掩蓋的醜陋,抖M男與S女的關係,也就此確立。
我十分喜愛兩人在破壞完教室後攜手漫步在無人街道的一幕,雙方互無掩飾,託付著骯髒又疲憊的身軀,心靈卻像是找到唯一的同類一般,露出了笑容。或許在那一刻,春日壓抑多年的惡意才真正找到了宣洩口,正視了自己心中底層的惡意,而在日本這樣一個高度壓抑的社會,這樣的惡意又怎麼能被人認同與輕放呢?
曾經寂寞的二人訴說著到彼岸的話語,彼岸花象徵著死亡與災難,又代表著無疾而終的愛情,兩人的彼岸又在哪裡?是否就像是傳說中的彼與岸一樣,唯有相見,才能發現對方是千萬輪迴過後,真正能了解彼此寂寞的伴侶。
【偽善的火苗】
人活在世界上,無時無刻都在偽裝。
讀著看似深奧的書籍,賣弄著一知半解的學問,把最能夠博取同情與好感的一面呈現於世人,將最不堪渾沌的一面深埋心底,在世俗的壓抑下,誰又能真正呈現真實的自己?
因為孤獨,春日才能對「幽靈殺人事件」如此有感觸,周遭無人能夠正視心裡的的惡意,佐伯與仲村離他而去,常盤無形中,不就是春日慰藉自己,希望能夠重回日常的替代品嗎?
仲村的眼淚、佐伯的內在,兩者都衝擊著春日懦弱的身軀,無法走向彼岸的孤獨折磨著三人的內心,或許佐伯是妒忌吧,妒忌著春日能更正視自己的內在,妒忌著仲村能夠找到填補內在寂寞的另一半,更妒忌的,是能夠釋放自我惡意的兩人關係。
仲村是反社會人格嗎?
我想是的,且不只是仲村,我認為佐伯與春日同樣是反社會人格者,只是仲村是顯性表露,春日則是逐步走向,而佐伯則是將自己汙穢的一面淺藏起來,不願意讓人看到。
恐怕讓佐伯最過噁心的,就是被發現與他人不同,但她內在卻清楚,自己與周遭有著本質上的差異,所以才會對放飛自我的兩人感到厭惡與噁心吧!
彼岸是不存在的,對佐伯來說,妄想走向遠方的兩人是那麼耀眼,即便滿身泥濘,不受到世俗認同,但卻找到了能共同走向彼岸的另一半,而自己卻仍然深陷黑暗中。
如果我無法展翅翱翔,那春日與仲村憑何走向遠方?
火焰如同想要將自己與春日一同燒毀一般的猛烈燃燒著,即便如此卻還是無法動搖仲村的遷怒,誰才是最不甘心的那個呢?誰才是無法正視自己內在骯髒,卻還想保有社會認同的那個呢?
暴力、軟弱、性欲、貪婪,各種惡意交錯的3人,彼此拉扯的3人,在Regal Lily空靈的聲音與獨特的曲風中交織出一次又一次的火花,但2個小時的時間確實太短,而主要角色的三人演技也稍顯單薄,或許是角色的整體塑造太過強烈了,我總認為三人都無法駕馭,甚至想著如果是菅田將暉來飾演春日的角色,整體的張力是否會更加強烈呢?
波特萊爾的《惡之華》以頹廢與性為材,其中不乏糜糜之語以及抑鬱的字句,其中探討的是人性最本質的惡意與慾望,而電影將其中對人性的虛假與惡意的用青春期的男女衝動且貪婪的慾望去做呈獻,整體而言是一部有著深刻題材,卻無法發揮其1/10本質精粹的作品。
不曉得大家有注意到嗎?春日混亂的文字,全是因為仲村而生的,我無法得知這個角色是否本來就字跡潦草,但我更傾向於去相信,春日混亂的文字是與仲村相遇後,其內在掙扎掙扎後的痕跡。
我是老王,我們下次見。
故事劇情:9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6
題材鮮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