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冠狀病毒疫情的其一受災戶,北美上映不到兩週便轉而登陸母公司串流平台 Disney+ 的《½的魔法》,註定無法如過去其它系出皮克斯的同門師兄,有其盤據院線足夠長久的放映時間去證明自己真正的票房實力,然而它那不如想像中來得熱烈的口碑迴響,似乎也透露著這成了皮克斯的原創作品裡,少數僅次於《恐龍當家》與《勇敢傳說》的新低點。《½的魔法》絕對不至於像《恐龍當家》那樣險砸招牌,但若和皮家往常的高水平相比,固然是遜色了些。
皮克斯已經講述過不少類似的萬里尋親故事,踏上遠大的征途修補裂痕或缺憾,彷彿已成皮克斯搬演家庭溫馨大戲時的基礎程序,而觀眾愈是熟悉他們的招數,便愈是替他們自己設下高標。我們已在《可可夜總會》《恐龍當家》《勇敢傳說》和《海底總動員》系列裡見證過子女或父母們如何找回彼此的冒險,因此《½的魔法》無論在主題、世界觀設定、畫風與美學上,均無更多突出的創意展示下,難免缺乏為之一亮的驚艷之處。
《½的魔法》是一樣的概念,只不過是從大海、蘇格蘭高地、亡靈節文化轉移陣地到一個精靈種族已經遺忘魔法的世界;一對兄弟渴望見到已故的生父,即使見面的時間只有幾秒的片刻,他們也心滿意足。《½的魔法》的狀況和《汽車總動員 3:閃電再起》很雷同,整部電影多數時候沒有太多亮點,但最後的幾個爆點瞬間大加分、定義了全片的整體高度,而那些爆點若沒有前頭幾處細節的默默鋪陳,不會有如此強烈的後勁。《½的魔法》約有百分之八十五左右的平淡,但最後的百分之十五,讓我毫無防備地以淚洗面。
《½的魔法》是典型的夥伴公路片,甚至有點「太典型」了,以致於很多特地設計給主角克服的難關、兄弟倆面臨的情感生變都頗為刻意,並不是說情節刻意得不合理,而是非常 SOP、很制式的按表操課,規規矩矩也沒啥不好,但就少了點屬於這部片它自己的輪廓。結尾弟弟所意識到的「兄代父職」,本身倒非多麼出奇不意的轉折,不過皮克斯卻很巧妙地一直「保護」著這份不算「驚喜」的「驚喜」,默默將情緒堆疊足夠,時候一到,則自然而然成功發酵。
此外,「兄代父職」轉折背後的「觀念反轉」,也一直讓我忍不住聯想到《可可夜總會》海特與米高的相認、或是《玩具總動員 4》努力想回到邦妮身邊的胡迪,最後卻做出離開邦妮的決定;皮克斯偶爾很喜歡跟我們玩這種「結論跟你想得不一樣」的翻盤遊戲,如《閃電再起》的麥坤最後將舞台傳承給他的訓練員克魯茲、《腦筋急轉彎》最終向我們揭示悲傷才能帶來情緒平衡也是類似的概念,有趣的是,這些轉折帶來的驚喜感,並不全然來自於傳達的理念多麼新穎、角色的抉擇多麼跳脫本性,更多的是皮克斯多麼處心積慮地想要藏好它們,並在無形之中盡可能不讓我們逮到一絲猜到它們的機會,「如何藏」,是皮克斯的一大敘事秘訣。
許多觀眾會本能地對架空宇宙渴求更多的認識,但《½的魔法》志不在滿足觀眾這方面的期待,很顯然地,片中出現的咒語、施法步驟等奇幻元素,唯一的功能就只是為了服務劇情,施咒的困難度與副作用,全是為了因應角色在逆境中將如何獲得成長而量身設定,撇除這方面的功能,電影並無花費多餘的時間去描述該世界觀的其他細節,自然難免會讓渴望認識更多的觀眾感到不足。這點《怪獸電力公司》可能會是更加令人滿意的範例。
同屬廣闊豐富的架空世界,《怪獸電力公司》卻能在條件更嚴苛的九十分鐘內(《½的魔法》片長約 103 分鐘),緊密扣合世界觀的細節設定與雙主角搭檔的冒險,高效率地同時滿足觀眾對這兩者的好奇心。《½的魔法》中「科技的便利讓精靈逐漸捨棄魔法」的設定便是其一可以發展出不少額外支線的元素,但電影僅對此簡要帶過,未有深入討論,迪士尼或許能考慮另開一部 《½的魔法》的 Disney+ 外傳影集繼續往下挖掘。
《½的魔法》比較令我個人傾心的是配音演出,這也是我每次期待皮克斯新作的最大動機之一,他們選擇配音員的眼光非常精準,鮮少挑選當紅明星,而且偏愛諧星、影壇綠葉、或是資深的演技派,這次邀來替主角獻聲的克里斯普瑞特和湯姆霍蘭則是他們歷來少數的當紅明星。個人私心尤其喜歡克里斯聲演的大哥巴利,他好適合演這種又廢又呆又熱血的大男孩,完全貼符平常的戲路,演來也特別得心應手。克里斯是此次全片最巨洋蔥無誤,關鍵淚點都落在他的角色身上,他那渾然真誠的聲線,讓巴利亦兄亦父的形象富有厚實的溫度。
歡迎到我的粉絲專頁按讚訂閱 : https://www.facebook.com/filmisland?ref_type=bookma
故事劇情:7
氣氛營造:7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