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4星際終結者】-外星人入侵題材的科幻娛樂災難片絕唱
(Independence Day,1996)
就算在電視上已經看了不下兩百遍,但是本片在大銀幕上帶給我們的震撼依然不減。
即使現在電影工業之進步,視覺特效已經可以做到逼真炫目、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了;可是【ID4】開場巨大太空船鋪天蓋地駛近地球時的壓迫感,城市遭到攻擊、人類反擊無效時的絕望,以及最後絕地大反攻的興奮激昂……觀眾當年在戲院中所獲得的樂趣,絲毫沒有因時代的更迭而有所衰退。
能讓這部看似是無腦娛樂大片的老電影,至今魅力依舊,我想主要在於導演羅蘭·艾默瑞奇及其團隊,對於故事鋪排與角色塑造所下的用心。
一開頭多個故事線獨立運作,讓觀眾知道在外星人攻擊之前大家的生活樣貌,雖然看起來有些鬆散,然而不管是大衛(傑夫·高布倫 飾)、史蒂芬(威爾·史密斯 飾)等角色,都既鮮活又有趣,觀眾馬上對他們有了印象,並開始關心他們;因此,當外星人入侵地球時,看著他們倉皇逃難、遇難退場,觀眾立馬便能感受到死亡的威脅與壓迫。
多個故事線並行,除了讓觀眾瞭解整個事件的不同面向。威爾·史密斯那條線是前線作戰士兵的觀點;總統則是以決策者角度看整件事;傑夫·高布倫是先知先覺的知識分子;而Vivica A. Fox所飾演的脫衣舞孃,則是讓觀眾知道逃難平民的狀況。基本上我們所想得到的敘事視角,ID4都包山包海地在電影上呈現了,即便是點到為止,卻也是相當豐富、宏觀的格局。
而且當後來各個人物開始產生化學作用時,就更能凸顯那種各方人馬團結與此,一起為了一個目標而奮鬥,這樣的振奮人心。
事實上,同樣的敘事方式,羅蘭·艾默瑞奇的【明天過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2004)也是多線、多角色的劇情,使整體劇情更緊湊,成功營造了孤立無援的末世絕望。顯然這樣的模式拿來講科幻災難片,效果是十分顯著的。後來【決戰中途島】(MIDWAY,2019)用類似的手法來推進劇情,整個「事件」就變得太過鬆散,是個支離破碎的失敗案例。
很難想像,當年這樣的爆米花爽片,劇本都是精心安排、用心地去敘事、堆疊氣氛的。除了ID4之外,像是【魔鬼終結者】(The Terminator,1984)系列、【星際大戰】老三部曲(Star Wars Trilogy,1977- 1983)等的經典,都是類似的道理:
即便是在拍娛樂向的作品,我們都可以看到電影創作者們非常用心的在故事、在技術上下功夫。
反而到了2010年代之後,電影技術越來越進步,但拍娛樂大片時劇本反而較為草率,才漸漸讓人有種「特效爽片不用太用心講故事」的錯覺。
所以以後如果有人再說「爽片的劇本不用好」,就讓他看看ID4!看看人家是怎麼講「好」一個特效爽片的。
另外,這次重溫ID4時,也讓我有點好奇,為何在此片之後,「美國聯合全世界一起打外星人」這樣的王道題材似乎從此絕跡。再之後的【天際浩劫】(Skyline,2010)、【世界異戰】(Battle: Los Angeles,2011),基本上都是某種劍走偏鋒的變體;就算是極度相似的【超級戰艦】(Battleship,2012),也是縮小格局去講故事了。
這甚至讓我開始懷疑,是不是因為ID4基本上把能玩的都玩過了,什麼空中追逐戰啦、大規模城市毀滅啦、核彈轟炸母艦等等的橋段,後人太難超越(包括羅蘭·艾默瑞奇自己),所以這個娛樂大片的萬用套路,反而就很少以大成本製作的形式出現在觀眾眼前了。
p.s.電影裡面有個【2001太空漫遊】的梗,結果整個電影院只有我一個人笑,好寂寞啊(哭)
#宥影評
#IndependenceDay #ID4 #Roland Emmerich #DeanDevlin #JeffGoldblum #WillSmith #BillPullman #DavidArnold #KarlWalterLindenlaub
延伸閱讀:
【決戰中途島-本片最大的意義就是......】
https://www.facebook.com/yosmoviesworld/photos/a.1729456767088162/2788911457809349/?type=3&theater
【明天過後】經典台詞
https://www.facebook.com/yosmoviesworld/photos/a.1677433702290469/2964463883587438/?type=3&theater
故事劇情:8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7
題材鮮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