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面對死亡絕望,我們還有信仰
一名印度少年Pi與家人從印度舉家搬遷至加拿大,途中與他們陪伴的是他們家所開設的動物園裡的動物們,而運送他們的則是一艘日本籍的貨輪。在橫越太平洋的途中,貨輪因為遭遇暴風雨而沉沒在大洋中,少年Pi在過程中登上救生艇,並展開了接下來一連串的奇幻漂流。一位作家對於Pi所遭遇的故事十分感到興趣,因此前去拜訪長大後的Pi。故事本身的架構十分簡單明瞭,即是少年Pi遭遇船難後登上救生艇漂流,在救生艇上卻意外發現動物園裡的孟加拉老虎"里查帕克"與他同船。他試著學會與這危險的動物和平共存,並且努力的在汪洋中求生。
電影絕大部分的劇情比例著重在大洋中的美麗景色,包括在汪洋中險惡的暴風巨浪、平靜如鏡面的無風汪洋、亦或是夜晚大洋中螢光水母所造成的光影如同繁星般耀眼。導演李安在電影畫面營造上是非常的用心,讓這段漂流的過程呈現超現實般的美麗。讓原本在大海漂流劇情不再枯燥乏味,並且讓觀眾隨著鏡頭的呈現,深深烙印在記憶當中。我想每位觀眾走出電影院後,若被問到對"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第一個感覺,我想勢必一定回答"畫面很美"這句話。這的確是這部電影作品的一大賣點,美麗的畫面成就了這段奇幻漂流,也因為電影有很大的比例都放在美麗畫面的漂流過程。但就整體故事的質量,我想就在於許多值得討論的細節、前段鋪陳以及後續少年Pi抵達陸地後面對現實世界,如何繼續生活找到自己生存下去的理由以及信仰的過程,才是這整個故事的重心,也是最核心的價值。
透過劇情安排的作家,訪問成年Pi的串場橋段,等於成為觀眾切入主題的敲門磚。由淺入深的對白,透過作家詢問Pi的口吻,便可窺探Pi從小成長的背景以及影響他一生最重要的漂流旅程。幼時的Pi成長過程解釋了他的名字由來,以及他信仰不同宗教的過程。探討宗教信仰的真諦,變成了貫穿整齣電影作品的主軸。我個人認為,從Pi信仰的至少三個宗教出發:印度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加上Pi父所指點的科學理性,探索自我出發,隨著電影的進行,宗教似乎不再只是某個神祉的偶像崇拜,而是探索真實內在,讓自己有生存在世界上的理由,讓自己生存在這世界上感覺美好的精神寄託。這話說回來十分現實也殘酷,因為在現實的生活世界當中,有太多我們需要以理性面對並且毫無感情的為自己做出抉擇的事情,因此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寄託,不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我想在"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就是在這個"信仰"議題上,做出相當不凡的闡述。從一個簡單的故事,慢慢帶領觀眾發覺自己到底是"相信"什麼?到最後,是自己"選擇"相信什麼?
當然,網路上有很多針對這部電影中,Pi在最後面對日本保險公司調查時說出了另一個故事討論。到底哪個故事是真,哪個故事是假,我認為就端看每個人對於這故事的多元闡述了。當然,一部電影作品能夠激發許多人有不同的討論,確實是一種製造話題並且創造票房成績的一個行銷策略。也同時不得不佩服李安在商業與藝術的兩端取得了一個相當完美的平衡點。我認為,從電影本身的拍攝手法可以看的出來,不管是哪個故事,電影花了絕大部分的時間呈現出美麗的畫面、劇情、挑戰了人們的想像空間以及視覺觀感,這個美麗的故事當中,除了主角Pi以外,Pi與其他動物,或是與汪洋環境中不同"角色"們的能量流動。不論是眼神之間的交流或是"角色"間動作的交互作用,呈現出來的,都是讓我們感覺相當舒適又和諧的。以同樣也是漂流故事題材的作品,我想在觀賞"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過程中,應該是毫無壓力或面對生存的那種絕望感,反而是一種在精神上獲得不一樣的感受吧。
可以看出,透過慢慢拉近、特寫在病床上的Pi,慢慢道出他所謂的第二個故事,而不是用蒙太奇的剪接手法將他所敘述的"故事"呈現在大銀幕前。反而是捕捉到Pi面無表情,卻複雜的眼神留下簡單的淚水,就可以說明第二個故事"應該是"真實存在的。但你寧可相信那個美麗的故事,而選擇相信他,不論是劇中的作家、日本保險公司、甚至是Pi本身,都選擇相信了"有老虎的那個"故事,並不是因為他"真實",而是透過Pi在汪洋中求生存的過程,而找到自己內心世界的另一片天地。
我想這應該就是"少年Pi的奇幻漂流"最迷人之處,留給影迷很大的想像空間,去討論每一個鏡頭想要表達出來的意義,透過鏡頭說出的故事我認為才是我們欣賞的地方。當然,李安不像諾蘭那樣利用不同階層的夢境而在每個不同橋段中將每個故事的細節做出串聯性的電影作品。也不會像柴導利用精神病院裡的女病人,創造出層層疊疊的天馬行空的狂想戰爭世界。雖然這些不同題材的電影作品,最終都是想要創造出各個不同想像的空間、時空,雖看似不相同,但其實就深入探討細節上卻有互相的關聯性,我想"少年Pi的奇幻漂流"要在更深入的探討也是不無可能找出最終故事的版本。但我想,李安將各個故事間的界線模糊,因為這些所謂的"故事"都是出自Pi本人的口述,所以無法說明哪個是真實、真相。Pi雖然信仰許多不同的宗教,但宗教最終的目的就是一種提供人心庇護的精神寄託,同時也探討人心使人向善並且心安的功能。Pi在故事的過程中看到在漂流中的現象,都歸咎成上帝賜予的救難與施捨,使他不致死在那殘酷的大海當中,甚至也相信那尾他親手砸死的大魚是印度神祉毘濕奴的化身,來拯救他飢餓的身軀。但我想,人在面對死亡的時刻,不論是出現人生跑馬燈,不斷檢視自己過去發生的事件,或是想起最愛的親人朋友(如同Pi在透視大海中看到芸芸眾生的魚群、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浮游生物、最後鏡頭take到母親的臉龐,再透過嘴暗示印度神祉的嘴中即是宇宙的象徵,在抵達沉沒在海底的貨輪。這段悟道的過程,我認為是整部電影最有意思,最有趣的橋段。而那句"All of life is an act of letting go, but what hurts the most is not taking a moment to say goodbye."則是整部電影作品最好的註腳,聽了相當痛心,也是每個人生在不斷嘗試錯誤、接受錯誤、相信錯誤、重新學習成為新的人最好的"人類人生"寫照。"少年Pi的奇幻漂流"在哲學或是探索人生教育上,是個不錯的教材,我想是相當適合正在探索自己未來或是對未來迷惘的人們觀賞的!
整體而言,我認為"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故事是正向的,而非就"故事"本身黑暗面探討成為一種恐怖負面的電影作品。現實世界當然是殘酷的,電影提供這兩個小時的時空,透過鏡頭、透過光影投影到大銀幕呈現給觀眾的,是思考自我的一個機會。而不論是娛樂效果,或是探討人生議題上,輕鬆、嚴肅兩者,"少年Pi的奇幻漂流"都兼顧到了。當然,沒有一部電影是完美的,雖然許多媒體讚譽這是一齣相當完美的電影作品,但我想"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一定也會有缺點可以討論。但在觀賞這部作品的過程,我想,你我都已經在最後的結尾跳脫了電影故事本身,而開始思考一連串的問題。透過電影、透過鏡頭,我想一定都成長了不少吧!
個人評分:8.8 / 10
內容版權所有,轉載前請先告知作者
【視覺動物的電影觀點】 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animalofvision
故事劇情:10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9
題材鮮度: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