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51的觀摩電影,一直都是觀眾相當期待的作品,我們可能會常常看到、聽到金馬觀摩電影在幾秒已內就全部賣完。這個現象是一個很好現況,因為我認為台灣的市場能夠付得起一部好電影。
我們可以仔細觀察看看:在台灣有瘋狂搶票的情況會出現在什麼時候?無疑是當有龐大行銷的商業電影要上映的時候,我想大家都經歷過這種情況,只要一到下班時間到深夜幾乎都一票難求,再來就是金馬影展開始由金馬選出金馬觀摩電影。
金馬觀摩電影,每一部都是有強大的願景的導演想要呈現的作品。因此,我們的觀眾群就很明顯多劃分出一群相當喜歡以故事為取向的觀影習慣,或許不是不喜歡特效電影,只是相較之下更喜歡俱敘事力的電影。
在《無人出席的告別式》裡編導為同一人的條件下,編劇寫出了一個相當令人恭維的主題──喪葬。
接下來我想導出我對於這部電影的感受,雖然我致力於不寫出我個人對電影的感受,但後來我在經過多次思考後,編劇人生希望能將電影的背後寫出來,但矯枉過正後才發現:忽略了每一部電影的核心。
主角是一位為公家的喪葬人員,專門處理已無親無故的往生者,在這個角色設定中,編劇將他視為一個對死者有強大同情心的角色,所以呈現出角色在故事中地尊重描寫。
在劇本中,編劇利用大量的設定來刻劃出角色對於死者的看法,我們會看到角色在往生者前,以極度內化的情緒來呈現角色的心境。他很同情、他很難過、他很想分擔這位往生者孤單,在加上分鏡上的呈現,使這一項特點更加鮮明。
導演將自身寫好的劇本,轉化成分鏡,而那分鏡是像一部小說敘述著過程。我想這應該是很好形容詞來表達敘事長鏡。敘事長鏡有一種很強大的魔力,使我們慢慢的進入故事情節裡。
而且我們可以在一個長鏡中去發現許多我們會忽略的重點:演員的演技。我們可以透過長鏡來發現演員在畫面裡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去使角色顯現出來,而在我們一般熟悉的電影中,大多都是以一個令人映象深刻的畫面來使我們記住眼員的詮釋。
因此,這相當考驗演員在極短得時間去使觀眾知道他演技得精采。然而在長鏡則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演員可以很細膩地的演出去告訴觀眾現在角色的情緒是什麼?角色的心境是什麼?
而導演只要在每一個長鏡中去導正演員的情緒發展,讓演員知悉自己在畫面中得自己,使演員能夠完全善用畫面中的空間。使演員發展現演技在他能運用的空間中。這也是《無人出席的告別式》的一大特點。
我想當編劇想要告訴我們一個我們已忘記或忽略的事實時,這時,編劇會給我們一個破口:去看見編劇眼中的事實,當我們發現後,才知道自己是處在這樣現況裡,或許我們不會改變,但至少發現一個應該解的問題。
觀看其它影評請點 有任何需求請寄信至[email protected]
圖片來源絕色國際
故事劇情:9
氣氛營造:10
演技表現:10
題材鮮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