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篇文章
編戲的是騙子;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人生最美好的事就是當個傻子~

影評 腳色模型與善惡二元思維

2015-01-29 16:12:11



  其實從電影的腳色設定可以看出一個時代的大眾文化之水準和喜好,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善惡的分野.電影畢竟是以西歐文化為根基,導致電影的善惡分野在一開始時基本上就是基督教狂熱分子的思維,所以地球上只有好人與壞人.其中好人就一定是近乎上帝化身的正派人物,壞人的設定基本上就是完全的邪惡.

  而現代的電影雖然已經某種程度上挑戰了這種二元化的分類,但是大多數的主流電影基本上還是維持著善惡的二元分類,好人還是好人,只是沒有以往那麼完美,他可能會有些不良紀錄、嗜好和怪癖,但他基本上還是好人.壞人也還是壞人,只是壞得沒有以往那麼徹底、那麼毫無緣由.最好的例子其實就是《黑暗騎士》,不管導演把蝙蝠俠和小丑刻劃的多複雜,但是他還是有好人壞人之別的.

  但是任何有點生活經驗的都知道,要用好人壞人的二分法來為全天下的人類做分類不只是很困難,還會帶來很多社會問題!因為人腦是很複雜的一種電子零件,這個複雜的生物電子零件常常會有一些自己都無法理解的行為和衝突.如果硬要用善與惡來描述人類,學理工或商管的人應該都知道有種東西叫做「常態分布」,這個方法雖然也是完全地不精確但是絕對比那種無腦的善惡二元分類來得接近真實.

  個人認為,如果把善與惡當成是種連續的變數,那絕大多數的真人應該都會落在常態分佈的中間那塊善與惡的灰色地帶,但是現在的主流電影卻把每個腳色描述得很像是落在常態分佈兩端的那些少數人,為什麼呢?那是因為劇作家要讓劇本可以賣錢,劇本要可以賣錢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可以吸引觀眾注意的腳色和越多越好的腳色衝突,而這些落在善惡常態分布兩端的這些極善(或極惡)腳色設定就是最容易吸引觀眾注意力也最容易製造腳色衝突的設定.這種腳色設定雖然可以讓故事很精彩,卻會讓故事流於膚淺,而且很容易讓觀眾產生錯誤的刻板印象,所以個人並不是很喜歡善與惡的這種二元化概念.

  而這部《進擊的鼓手》就是塑造了一個有著極其真實之性格的樂團指揮,這個有理想、有能力但是卻善妒色完全打破了善與惡的分野,成為了一個行為和想法完全衝突的腳色.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沒什麼,因為很多電影都有這種腳色,但是你可以注意看看以往這些無法用善惡二元法來分類的腳色都是出現在一些採取客觀敘事手法的電影中,很少出現在傳統好萊塢的主觀敘事手法電影裡.因為傳統好萊塢的主觀敘事手法的重點是要讓觀眾覺得自己就是主角,如果出現這種無法定位的腳色會讓觀眾產生一種混亂的不適感,進而無法接受這種腳色.這種不適感拿到現實生活來說,就是你可以接受你周遭出現你認同的人(這種人叫朋友或合作夥伴),也可以接受你周遭出現你不認同的人(這種人你不會和他深交而且還會保持距離,並且會盡量避免與其有合作關係),但是真正會讓你感到無所適從的永遠都是一些你無法無視他可是他卻又讓你不知道該與他保持何種交情的腳色.

  《進擊的鼓手》難能可貴的地方就在於它雖然採取了傳統好萊塢的主觀敘事手法,但是它卻成功地讓一個無法用善惡來分類的樂團指揮被觀眾接受.個人認為,一個腳色能有多真實取決於它的行為有多矛盾,《進擊的鼓手》裡的那位指揮就是一個從頭衝突到尾的矛盾腳色,所以他超真實,也就是因為他真實,所以觀眾樂於接受他!

  依照現在電影觀眾不斷成長的觀影水準,我想以後的主流電影(甚至好萊塢商業片)一定會出現越來越多這種讓觀眾無法將其分類的亦正亦邪的腳色,因為這種複雜的腳色才是真正可以製造出更多衝突和戲劇性的腳色!這種複雜腳色(or真人)心中深沉的衝突也許就是這一代所有編劇的終極聖杯~


電影爽度:8
故事劇情:8
氣氛營造:8
演技表現:10
題材鮮度:6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