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滄龍 vs 鯊魚的畫面作為《侏儸紀世界》的宣傳海報,
在我看來相當合適;
畢竟就和電影裡兄弟檔的弟弟一樣,
我在觀影過程中的首次震撼體驗,最大功臣非滄龍莫屬。
熟悉的海洋公園場景,
觀眾屏息等待一場「餵食秀」的上演。
儘管對於人類是否有權囚禁動物一直都有許多爭論,
我必須承認海洋公園的秀總是讓我驚嘆;
得以目睹大自然在海洋哺乳類身上展現的美麗與力量,
雖然多多少少感到羞愧,心中的感受其實更多卻是敬畏。
於是當浮出水面的不只是我們所熟悉的鯨豚,
而是一種龐大到超越想像的古生物 - 滄龍 (註 1),
我立刻能理解為何原本沉浸在手機螢幕中的哥哥突然對恐龍興致勃勃。
和許多人一樣,
《侏儸紀公園》對我而言是兒時回憶,
當年的我甚至沒進過電影院,
而是藉由超市購買的錄影帶觀看這部電影。
儘管是在那年代的小螢幕真空管電視上,
我仍無法忘記《侏儸紀公園》帶給我的震撼。
擁有絕對力量的霸王龍對比四處奔竄、逃不勝逃的人類 --
導演營造出來的氣氛是一種巨大的絕望;
但對當時年幼的我來說,那絕望帶來的卻非恐懼,
反而是敬佩、甚至是一種嚮往。
也因此,我將錄影帶附贈的霸王龍 3D 卡當成寵物,
隨身攜帶它很長一段時間,
暗地裡相信藉由這樣的行為,
霸王龍那絕對的力量就會在我需要的時刻為我所用。
正因如此,我早就期待著《侏儸紀世界》的上映,
無非是想找回兒時的自己感受過的某種共鳴;
遺憾的是,過去的美夢畢竟已沉睡在歷史之中。
正如電影中的樂園所面臨的困境 --
人們已對恐龍習以為常,
因此需要更強大、有更多牙齒的新恐龍,才能吸引人潮回籠 --
至少管理者們如此相信。
若將這種現象與電影工業稍做聯想,
我們不難看到一種有趣的對比:
如今的觀眾早已習慣各種聲光效果,
因此為了吸引觀眾進戲院,
製片者需要的是更高的成本、更誇張的特效、更刺激的場面...,
難道真是如此?
樂園的經營者為了譁眾取寵決定扮演上帝,
動用基因工程製造擁有各種優勢基因的超強恐龍,
代價卻是這頭怪獸的全面反撲,最終導致樂園的毀滅。
那麼電影呢?樂園的結局會不會是最佳借鏡?
真的只有仰賴更炫、更新穎的特效科技,才能成功撐起票房?
不可否認,許多觀眾進電影院確實是為尋求感官刺激,
然而一部電影要好看,絕非強烈的聲光效果便能足矣。
即便畫面多麼震撼,若沒有好的劇情支撐,
情緒上的澎湃恐怕在短時間內便會消退。
很可惜,《侏儸紀世界》帶給我的,
多半便只是由感官刺激所引發的一時激情;
不僅其人物刻劃流於扁平、演員表演相當生硬、
劇情轉折十分草率,甚至連畫面處理都過於老套 --
拜託,成年 Pi 要上直升機前,還刻意給他一個耍帥鏡頭,
結果沒幾分鐘後他就因自己的思慮不周墜機身亡,
那麼這個鏡頭的意義到底在哪?
在氣氛上,許多刻意營造的笑點穿插在一觸即發的對峙當中,
不可避免地削弱了箭在弦上的緊張,
讓人難以找回當年《侏儸紀公園》那種暗處有龐然大物逼近、
無處可供躲藏的究極恐怖。
儘管「人」的故事欠缺厚度,
還是不得不說《侏儸紀世界》將「恐龍」處理得相當成功;
無論是帝王霸龍 vs 甲龍、最後的雙霸戰爭,
甚至是滄龍再度一躍而出,將倒下的帝王霸龍拖下水面,
每個場景都有驚人的磅礡氣勢。
此外,更別提《侏儸紀世界》對前作滿滿的致敬畫面,
那的確讓人憶起兒時舊夢;
壞就壞在,無論再怎麼重提過往輝煌,也很難憑空營造新的感動。
《侏儸紀世界》其實就像帝王霸龍一樣,
也許一時吸睛,卻並未如前作般為我們開啟嶄新視野。
個人評分:5 (達到水準)
註:本篇文章所使用之圖片及引述之文字及影片分屬原著作人所有,絕無侵權意圖。
註 1:實際存在過的滄龍身長與鯨豚相去不遠,並非如電影中的體型
筆者粉絲頁:來這裡幫我點個讚。
原文發表於殘酷的美好一天網誌
故事劇情:3
氣氛營造:4
演技表現:4
題材鮮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