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納罕戈藍(Menahem Golan)和尤朗戈羅布(Yoram Globus),來自以色列的堂兄弟檔,一個花錢,一個管錢,不約而同的簽下了給電影之神的賣身契。幾乎一無所有的情況下,兩人在好萊塢連連創下票房奇蹟,一舉將加農炮影業(Cannon Film)樹立成連坎城影展都得畢恭畢敬的剝削電影王國。
《電影狂人夢》(The Go-Go Boys: The Inside Story of Cannon Films ,2014)並非勵志紀錄片,本片百分之九十的劇情,我們所看見的全是這兩人從一而終的狂妄(戈藍尤然)。即便是描述起人生的難免失落,在他們口中,也只不過是即將邁向狂喜高潮的鋪陳,一點收斂的語氣都沒有。
尤其是執導演筒的曼納罕戈藍,不知何為節制,性情貪婪、自大。當被要求談談他的失敗經驗時,他的狷傲回應也無疑為他自己的性格做了絕佳的註解。
「這是講我成功的紀錄片,為什麼我要談我的失敗?」戈藍如是說。
狂妄又如何?這兩個以色列人知道美國人要的是什麼。在祖國拍片曾獲美國奧斯卡獎提名的他們,決定改從低成本剝削電影起家。情色、血腥和誇張爆破場景在他們出品的電影中總是固定班底,簡單無腦是故事的基調,邪不勝正則是永恆不變的尾聲。掌握了黃金公式,讓他們得以在市場殺出一條血路。
方才說到的「貪婪」,可不是形容兩人貪財。反過來,他們總是貪圖拍攝更多的電影,賺錢,得以拍更多的電影,急功近利製作出來的作品,品質可想而知,更別說他們還販售起根本尚未開拍的電影,雖是異想天開,但也還真的奏效。也難怪知名影評人羅傑艾伯特(Roger Ebert)見狀也怒批兩人「不是真正的電影人,只是業務員」。垃圾食物吃多了,人難免發胖,難免腹瀉,但這兩人還不及等到市場淘汰、觀眾反撲,而先一步因為過度擴張而把自己推下萬劫不復的境地。
導演希拉米達利亞(Hilla Medalia)的鏡頭彷彿要讓受訪者的每一吋肌膚都無所遁形,雖然實際上這部紀錄片的焦點還是不自覺的擺在了性格較為鮮明的曼納罕戈藍身上。但與其談人,還有什麼該談而未談?正所謂「時勢造英雄」,我們都知道英雄是誰,那時勢去哪了呢?這兩人所產出的「商品」之所以能被當時美國主流大眾乃至全球觀眾所買單的真實原因,導演少有勾勒,這是稍嫌遺憾之處。
再來談時勢,曼納罕和尤朗真的只是時代下的產物,還是現在再使同樣路數也依然管用呢?
片中一段訪問提到,美國人走進戲院前都是沮喪的,但當他們經歷過加農炮電影的「洗禮」之後,他們發現壞人終會遭受報應,好人將會取得勝利。成為好人終會贏得勝利,這樣的結論讓他們感到心滿意足。
抬頭看看現在流行的英雄電影,對於講求正邪對立的加農炮電影而言,現在這些亦正亦邪的英雄角色乃至反派角色,恐怕還真是複雜的過頭。
至於曼納罕自立門戶後的憤憤不平更值得玩味。他抱怨起現在年輕人拍片總顧著討午餐、討休息時間,在他的觀念認為,拍電影就如同上戰場,打閃電戰一樣,水深火熱的,哪來閒情逸致喝下午茶呢?
故事劇情:8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