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眾的目光被《破風》、《我的少女時代》的兩大華語強檔吸走了,可是這部《青田街一號》對一個每年可以看超過三百部片的影迷來說才是真正值得一看的電影.不為別的,就是因為這部片有創意!
雖然小弟個人對林超賢導演有著頗高的評價,可是《破風》和他之前的《激戰》同質性太高了;至於《我的少女時代》,也許有拍出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可是故事的各個元素都顯示這是一個老梗到不行的故事,相較之下,這部《青田街一號》的故事就比較令人感到別出心裁.而這一點對一個看太多片子想找新鮮作品來看的影迷來說才是一個真正的買票動機,因為影片看得多了,就會希望找一些以前沒看過的故事或者一些有創意的故事來看.然而從結果來看,雖然整部片有不少失誤和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可是無可否認的這絕對是一部迷人的電影.
很可惜地,我們先不管這部片拍得好不好,老實說,這種有個性的片子就算拍得再好,在台灣都是不大可能取得商業成功的!!因為任何一個對台灣電影商業生態有一點了解的人都知道,一部片要在台灣取得票房成功,第一個條件就是要夠〝沒個性〞.因為台灣觀眾買票的時候都很怕看到爛片!絕大多數的台灣觀眾都會說,我既然花了幾百塊買票,我當然就是要確定值回票價阿,與其去花錢看一些題材新穎但是不確定性高的片子,我不如打安全牌去看續集片、特效片或者一些老梗片,這樣子看到不滿意的作品的機率就會相對變低了嘛!因此導致那些明明很有個性的電影永遠無法在台灣的院線出頭.
不知為何,這種消費思維在大多數台灣的電影消費者心中幾乎已經是最高指導原則了,這種消費態度除了導致台灣的片商只敢拍些老梗爛片,也因此衍生出了各式各樣的影評網站之類的東西來告訴大眾如何選片,避免進電影院看到自己不滿意的電影.諷刺的是,台灣人很喜歡罵新竹科學園區那些電子廠老闆只敢打安全牌搞代工拖垮台灣經濟,又或者罵台灣的投資者們目光短淺只喜歡投資某些可以在短時間回收成本的產業,不敢做長期投資,害台灣的技術逐漸跟不上世界.可是他們也不想想自己連冒著看到爛片的風險去花三百塊去看一部評價兩極的電影(或者沒錢打廣告的獨立電影)都不大敢了,他們憑什麼去說那些老闆們呢?
大多數的台灣觀眾都沒想過,其實「風險低,報酬低」這個基本原則在看電影這件事上照樣可以行得通.如果你真的想要看一部讓你耳目一新的電影,或者是讓你感動的電影,你在電影院售票口時你就得多冒一點風險.不信的話你可以稍微想想你自己最愛的二十部電影裡有幾部是好萊塢強檔?通常不會超過一半,而且在那二十部影片裡通常票房越好的影片在你心中的排名就會越後面.為什麼會這樣呢?那是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經驗和成長背景都不相同,所以喜歡的影片元素都會不一樣,而強檔電影為了要討好大眾,影片裡不會出現你太討厭或者不習慣的東西;相對的,它當然也不大可能會出現你太喜歡的東西,自然而然你也就不大可能會太喜歡這部片了.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當你因為怕冒險而花錢買票進場看那些老梗片和續集片的同時,你也是在鼓勵片商拿錢來投資這種片,到最後吃虧的也是你自己.現在的台灣院線就是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因為觀眾買票時只敢打安全牌,所以你進電影院就只能看些XX人第五百集、XX俠第兩百集、鰍罹髖+謝新達或者八把刀+柴智貧之類的片子了(後者還好一點,好歹裡面還有陳妍希和宋芸樺,至少賞心悅目.....).
所以,for your own good,下次進電影院買票的時候就大膽一點吧!如果看到一部題材很〝不大眾〞的電影,或者風格〝非主流〞,不要懷疑,就買票唄.雖然你很有可能會抱著失望的心情離場,但是你也很有可能會抱著十分的感動離場!但是不管結果是好是壞,你都拓展了你的觀影經驗,久而久之,你的觀影視野也會隨著你觀影消費心態的改變而越來越寬廣.
故事劇情:10
氣氛營造:8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10
非常喜歡你的文章。可否授權我發在我的平台,讓更多讀者觀賞,加下你Facebook,如何
本來以為是爛片無誤,因為行銷的方向實在看不出來它會是有創意的電影,但多位朋友不斷轉載及看了這篇當頭棒喝影評,覺得非來看看不可了。也希望看過後能分享一些影評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