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篇文章
希望,這是唯一比恐懼更強烈的東西。
飢餓遊戲

影評 《共犯效應》正義、正義,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之!

2015-11-01 01:08:53


共犯效應.jpg 

  電影的開場是一場婚禮,透過這場婚禮勾勒出很多人與人的關係,乍看之下有點不明不白,但後面的人物脈絡會愈來愈清晰。
  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在教堂見證後的眾親友聚會,一場神聖的婚禮喜宴,場所居然選在男方工作的地方,掛滿血腥豬屍體的屠宰場內,讓我忍不住想,這一幕的設定應該是別有寓意。

  果不其然,整場電影就用這樣的精神貫穿,看似神聖、善良、正義、團結、友愛的一方,與之共存的是血腥與邪惡的殺戮。
  用著他們自以為是的正義,就可以批判和攻擊他們認為錯的人事物,用一種同仇敵愾的氛圍去剷除異己,然後說這些都是聲張正義,他們團結起來做對的事,任何一人持相反意見,就會被歸類成敵對陣營,一起遭殃。


  《共犯效應》故事中的少女因為指控了一位平時交情甚好的男同學性侵,在男生家人與朋友的護航下,幾乎整個社區的人都認為是少女在說謊,而給了少女一家人許多不公平的對待,甚至是惡意的威脅與攻擊。

  和《謊言的烙印》有類似的影子,雖然針對的對象不同,一個是被女孩指控性侵的嫌疑犯、一個是提出指控的被害者,但都在強調同一件事,當真相不被採信時,群眾是如何用自己的判斷和正義感去抹殺一個人的存在,平時善良可親的鄰居親友忽然之間翻臉不認,直接的暴力和間接的冷暴力如狂潮般襲來,打亂他們原有的生活,從此被貼上過街老鼠的標籤,人人喊打。

  另一方面,片中所刻意製造的冷冽氛圍與沉重步調,充滿著壓抑的不滿,讓人看了心情鬱結不已。
  而最後的結局,停在一個轉機卻又不繼續把故事說下去的開端,讓人對於結尾想像無窮,忍不住在腦內編起後續發展。


  整部片看下來興起一種感嘆,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羅蘭夫人曾說過「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之」,將自由代換成正義大概就是電影的主旨。
  社會太容易打著正義的旗幟,為錯誤的判斷進行傷害的行為,還自以為道德高尚。

  另一個讓人不寒而慄的是嚷嚷著「我家小孩很乖、不可能做出這種事」的怪獸家長,盲目的溺愛讓他們拒絕相信事實真相,以為這樣是幫助孩子走上對的方向,卻無視孩子的不安與罪惡感,最後讓不斷膨脹的罪惡感將孩子的心壓垮或滋養成另一頭怪獸,製造出喪失良心的邪惡罪犯。

  我祝福他們多一點包容和明事理的心,讓世界多點真理與和平。

---

原文發表於痞客邦部落格《艾厲森夢遊仙境》:
https://allison220.pixnet.net/blog/post/205674079

加入 Allison艾厲森 粉絲團,我們可以聊的不只是電影:
https://www.facebook.com/Allison220.wonderland/


電影爽度:5
故事劇情:7
氣氛營造:8
演技表現:7
題材鮮度:7

金馬影展 共犯效應 Flocking 碧塔嘉德勒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