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性愛死》Eisenstein in Guanajuato
★★★★★
----------------------------------------------------
Director: Peter Greenaway
Writer: Peter Greenaway
Stars: Elmer Bäck, Luis Alberti, Maya Zapata
----------------------------------------------------
《十日性愛死》─ 震撼影迷的105分鐘
當大師致敬大師,這種震撼之感便是《十日性愛死》最好的證明,一位極少出現在我們視野的已故蘇聯蒙太奇導演Sergei M. Eisenstein,我們是對他這麼陌生,但是透過身為他死忠粉絲同時也為當代電影大師的英國導演Peter Greenaway,從他的電影魔法中,用極其風格化的手法去致敬這位大師,並將一位導演的瘋狂個性、張揚的生平完整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在一部電影之中,你所見到的不只有當年的Sergei Eisenstein,而是一個已活過33年的Sergei Eisenstein,他是這麼立體地出現在影片之中,述說著他那段極其震撼自己的墨西哥(切確說是Guanajuato)旅程,Peter Greenaway不只重啟了這位大師的生命,也揭開那已塵封已久的祕密─不再被人提起也從未被剪輯的《墨西哥萬歲》。
----------------------------------------------------
「14年前,俄國失去了他的貞操,而我遲到了14年」
《十日性愛死》是一部難以憑三言兩語去述說的電影,除了大量信息的置入,從Sergei Eisenstein的背景故事、心路歷程或是在墨西哥的愛慾情節,到從性愛的深入反射對俄國十月革命的反思,是一種新穎卻也是一種感概,曾經的他,是這麼被人崇拜的導演,蒙太奇的驚豔想法更是打破當時大家對於電影的侷限,以音樂的旋律去拼湊電影畫面,大量的轉折改變也開創電影的另一風貌,相反地,當Sergei Eisenstein在墨西哥,每每總是機關槍式的述說他精彩的生平,滿足史達林、認識愛因斯坦,拿著一張張好萊塢合約,周遊列國後的驕傲交流,即使滿口袋裝滿著好萊塢的快樂,但他真的快樂嗎?又是什麼原因讓他在墨西哥中找尋到真正的自我?蘇聯,是Sergei Eisenstein最引以為傲的出生地,然而卻也是流放限制他的罪魁禍首,「十月革命」,他總是提到這段歷史,但說的卻都不是曾經那些使他成名偉大的作品集,反而投射出的是對現在這個舊世界的集權共產所做出的吶喊,而此番話他卻只敢在墨西哥這個離蘇聯數十萬公里的地方所說,這裡是他嚮往的「自由」,也是他在蘇聯創作時期從未感受到的愉悅,他釋放自己的天性,領悟到真實的自我,解開隱藏在心中多年的性慾種子,在墨西哥,沒有對錯也沒有是非,他不須再迎合史達林,不須再擁有當時不接受同性戀風氣的包袱,更不需再循規蹈矩拍出一些愛國愛家的偉大壯烈教材片,也許《波坦金戰艦》、《罷工》等名片都曾經獲得蘇聯的推崇膜拜,那些革命或許復活了,然而當他與墨西哥人吃飯交流時,從他們的口中卻發現那些輝煌充其量都只是成為國家的形象片,縱使有了技術有了眼界,但那是最真實的嗎?或只是徹底浪費膠片打破更多玻璃,那些壯烈蜂擁的拼命存在是否都只是一種對國家的忠心及誇大?雖然有了理論的開創,但少的卻是自己對於電影的思想情感投射。
----------------------------------------------------
「在俄國,我們把死亡隱藏起來,把他當作遙遠的敵人,在這裡他如此親近,是友好的女主人,在墓園裡我們和死亡打著同一把遮陽傘,甚至踩著同樣的陰影,所以最好和死亡成為朋友,而不是敵人。」
列寧死了,馬克思死了,耶穌死了,聖彼得死了,華盛頓死了,林肯死了,墨西哥的獨立之父們都被槍殺死了,他們勇於革命,卻各各死於非命,而我們活著,是否有一種信念想改變世界,又還是只是苟活生存,Peter Greenaway借Sergei Eisenstein的口用死亡比擬當年俄國(即蘇聯),他就像個醉鬼昏昏迷迷,在死亡中徘徊遊蕩,用自己的驕傲去掌控世界,卻不知已步步走向死亡,而墨西哥反之,它們神智清醒,開啟一場偉大冒險,得意洋洋地面對性和死,正如佛洛伊德所說的「驅生力」和「驅死力」也正正對比蘇聯和墨西哥的差距。我們能真正見證自己的死亡嗎?可以,但必定是運用不同的方式,而Sergei Eisenstein用上了自己內心的開放,利用性不只墨西哥,更是將自己引見給了全世界!
----------------------------------------------------
「是做愛還是去死,電影只是為了證明我們活過兩次,首先是確認活著,然後挑戰死亡本身」
1931年,當年Eisenstein33歲,他死了,就跟耶穌和亞歷山大死亡的年齡一樣,但他的死亡是對於舊世界的丟棄,迎接新世界的視野,死亡應該永遠準備接起電話,心臟病發前的暖熱器瓦片暗號,蘇聯對於同性戀的刑罰限制,愛森斯坦再次投回到死亡的懷抱,而當每次他與秘書聯絡時,彷彿也正與著死亡對談。對於當時自以為興起革命的蘇聯、正值歐洲殖民的中南美洲,他們的傲氣也自以為成為了舊世界的霸主,也自以為好萊塢的電影也正正代表了全世界,卻殊不知它們讓一切毀於自己的自大,「拍大莊園才被好萊塢懂得,那些都只是毫無意義的畫面」,從蘇聯出走,歷經歐洲美國洗禮,來到墨西哥當下,Eisenstein就是一個轉換點,他是新世界卻也是舊世界,多年聚集了那些驕傲思想,卻只是一再討好,也忘記自己真正的需求,迎接新世界的勇敢,突破的革新,同性戀的嘗試,哪怕第一次流的血說的痛,那正是革命所需付出的代價,身體在說出真相,流血讓我軟弱,在我們狂傲的背後卻看不見那些先知早已預言的智慧,「我是如此愚蠢的活在當下,催化劑就是性,33歲依然年輕,不會無可救藥的憤世嫉俗。」Eisenstein的覺醒,他進貢了死亡卻也再墨西哥重生,他的身體不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而成了一位陌生人,開始習慣徹底的軟弱,也開始決定捍衛自己的堅持,「十月」,和俄國革命疊合的也正是墨西哥亡靈節,革命後是死亡也是重生,而當Eisenstein又一次被魔鬼束縛遣返回國後,他知道他也正如同那隻蒼蠅一樣,逃脫不出死亡的魔掌,史達林的「關心」也間接消抹了他的創作風格,即使在墨西哥重生後卻也必須逃離天堂地再次死亡。
----------------------------------------------------
說到《十日性愛死》的技術,那可是非常之驚人的形式,高齡七十後玩了3D也玩回最愛的電影大師,Greenaway利用巧妙的鏡頭影像去致敬這位蒙太奇大師,除了令人著迷的三屏幕、大量照片大量影像的蒙太奇呈現、拼接橫移的平移視角甚至旋轉鏡頭的廣角延伸,讓所有立體呈現於一個平面的目眩神迷,尤其是劇場和正面建築對兩端鏡頭的視角收縮,或是使用幾何性的運鏡將演員、對白和場景玩轉的如此巧妙,而Peter Greenaway也一貫承襲了他最擅長的符號風格藝術,整齊卻不失呆板,各個細節皆拿捏得恰到好處,更將現有的技術更加升級化,華麗對稱的大師藝術,拍出的不再只是Eisenstein所處的1931年代,確確實實是2015年的Eisenstein,最驚艷莫過於柱子之間的轉場,更令人好奇剪輯和拍攝時如何調度,更別說一張床、一個房間,地板光影的設置透明,許多體位呈現,單一的固定鏡頭又如何讓他不至於單調,圖片的穿插,影像的擷取,讓人一步步挖掘Eisenstein的內心世界,也看見Peter Greenaway對於新電影的野心和想法,劇本編排新穎且乾淨俐落,準確表達對於新世界的好奇嚮往,聒噪跳躍但卻意外豐富飽滿,每一場戲都不多餘,還取材更多當時的史實資料照片、愛森斯坦的電影、各種名人的照片對比,更聰明的添加了當時社會對於同性戀的限制和歧視,也成為了這部紀錄片始終未出世的關鍵之一,大師就是大師,你所看見的《十日性愛死》也不再是Peter Greenaway的單一創作,而是一位影迷對於大師的致敬之作,細細回看Sergei Eisenstein當年的作品,如《十月:震撼世界的十天》,你能看見他的電影技法除了蒙太奇一再鋪排,更吸引人的是最擅於使用交響樂的壯闊澎湃為基底來襯托一部電影的雄偉壯烈感,也在音符頓點間交叉影像,而Peter Greenaway卻也正正取及了精隨,影片中你可以聽到一樣是和Eisenstein同時期甚至同名的Sergei Prokofiev每一首經典的交響樂在其中,大量堆積的豐富情感,剪輯頓點配合之好,非常之過癮,最令我引起共鳴的莫過於《彼得與狼》,反之也對應到Eisenstein的生活,誰是彼得?誰又是狼?他又將被誰欺騙?又會在哪重生?都深深呼應之,,而技術的高超更讓人好奇幕後花絮!加上最後片尾名單的亡靈面具大量鋪排,多畫面的角度卻像一體的流動,加上最後一曲的旋律配合,無人能敵的敬佩,也讓影迷非常享受!
----------------------------------------------------
演員方面,也確實讓人大為驚嘆,身為芬蘭演員的Elmer Bäck除了和Eisenstein有幾分神似外,他那一口流利的俄羅斯腔調,花式的捲舌打轉,都為這位大師添上那狂躁不羈的性格,標誌性的爆炸亂髮,恣意亂行的風流隨興,不論在肢體上的展現或是內心的開發,性和愛之中更明確的提取出對於新世界的渴望性,更加上口沫橫飛的對白連珠炮,更是考驗這位演員的高深功力,活脫的將這位電影界「愛因斯坦」重新出世再次復活,而飾演Canedo的Luis Alberti,要亮相自己的寶貝外,陰柔的氣質,遊走在雙性戀之間的矛盾與嘗試,不壓抑自己個性的結合,與Eisenstein的一來一往,也讓觀眾沉浸在它們兩人的性慾床第之間,翻來覆去也翻雲覆雨的激盪出深層的火花。
----------------------------------------------------
這部永遠未被剪輯250公里膠捲的秘密,在《十日性愛死》竟能完整呈現,如何將一位導演的生平濃縮成精華,將十天的震撼之旅匯集在105分鐘內盡情狂放,Peter Greenaway對於Eisenstein的迷影致敬,已踏踏實實的將這位電影界的愛因斯坦再次呈現給觀眾,與其說《十日性愛死》是震撼愛森斯坦的十天,更不如說這部是震撼影迷的105分鐘!我們看到的也不再是Peter Greenaway的《十日性愛死》,而正是再次活生轉世再次為自己插上紅旗只屬於Sergei Eisenstein的《墨西哥萬歲》!
【補充資料】
十月革命:https://zh.wikipedia.org/…/%E5%8D%81%E6%9C%88%E9%9D%A9%E5%9…
Sergei Eisenstein基本資料:https://zh.wikipedia.org/…/%E8%B0%A2%E5%B0%94%E7%9B%96%C2%B…
2015.12.06
海鵬影業/Swallow Wings Films
----------------------------------------------------
【更多影評】 FB:PONY WORLD 【喜歡請關注~!】
https://www.facebook.com/welcometoponyworld
https://www.movier.tw/author.php?AID=656
故事劇情:9
氣氛營造:10
演技表現:10
題材鮮度: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