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趕在MLD上映的最後一天,去朝聖了這部入圍多項大獎的作品《索爾之子》,這部電影起先是聽見身邊的人多次推薦,便稍微查了一下資料背景,沒錯,又是有關二戰期間集中營的題材,在二戰以後,這類的題材就在電影中以許多不同的角度與手法,去詮釋這個時期的黑暗與瘋狂,人們不斷地想要生存的意志,以及當權者對於世界的野心,原本以為這部電影,大概就是比《戰地琴人》還要再慘一點而已,但沒想到,悽慘的程度不可比擬阿......
劇情概要:
本片入圍2016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獲得2016金球獎最佳外語片、2015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新銳導演拉斯洛杰萊斯首部執導的作品,最早靈感來自他閱讀的集中營囚犯手寫紀錄,由匈牙利演員格查羅里格主演。
1944年的奧斯威辛集中營,納粹「工作隊」成員索爾負責處理死者的屍體,隨著遭到處決的時限逼近,不斷尋找逃脫機會的他,在一次毒氣室的「清理」過程中,親眼目睹一名逃過毒殺死男童卻又再次被活活賜死,他決定無論如何都要替男孩進行一場猶太安葬儀式,於是開始尋找可執行儀式的猶太拉比,而他的 逃亡計畫也因此耽擱。
曾任貝拉塔爾助理的匈牙利新銳導演拉斯洛納米斯,首部劇情長片即挑戰大膽形式,全片以手持長鏡頭跟拍,隨著主角遊走穿梭在集中營裡的殺戮與逃亡之 間,直探人性道德良知的矛盾抉擇。淺焦跟拍的鏡頭充滿壓迫,導演更展現驚人的場面調度功力,在主角的背影之外,那些刻意模糊依然令人震撼的畫面,彷彿提醒 著世人屠殺與壓迫的歷史,可能在任何時空重現。
--------------------------------以下小雷-----------------------------
首先最要談的是這部電影的拍攝手法,整部電影都是以手持定焦長鏡頭的跟拍模式,跟隨著索爾在這集中營看盡一切生存與死亡的角力戰,由於手持的晃動效果,讓整個影像處於不安的氛圍,也再再凸顯出整個環境的壓迫性,同時在顏色方面,都是用大地色系的髒衣,配合上場景的時代感,說服力真的是挺足的。
但接下來不免還是得提到一點劇情,個人認為在悲慘的寫實程度上,跟《戰地琴人》有得比,只是一個是在集中營外,一個在集中營內,主角索爾在集中營裡面是擔任低階管理者的隊員,而他每天的工作,不外乎就是挖煤礦與送一堆被扒光的猶太人進毒氣室,再將屍體一具一具拿去燒或是解剖,畫面中噁心與矛盾的一面,都在晃動的手持長拍中,毫無保留的呈現。
在劇情中,有兩個主要的主軸,一個是集中營中的猶太分子,透過賄賂守衛取得外部的資源,想要找到恰當的時機突破集中營;另一個,就是主角索爾看到在一次的毒氣室中,幸運倖存下來的男孩,被診斷以後殺掉,即將面臨解剖命運,索爾希望能夠請拉比(猶太族裡的祭司)用正確的方式,將這位小男孩埋葬,過程中甚至還稱他為自己的兒子,對於這件事情有著過分的執著,當然也因為這件事情,拖累了集中營裡的反叛計畫,導致自己身陷險境。
而劇情後半逃出集中營後,再過河之時,意外地丟掉了那具他極力保留的屍體,感到絕望與空虛,與這一群逃出集中營,看似自由的人進入了木屋區,但不久後一個金髮小男孩經過門口,只有索爾看見他,兩人對視後,索爾露出微笑,沒有跟身邊的任何同伴說,結果當然就是導致行蹤被德軍發現殲滅,就連在最後跑片尾時,搭配著悲傷的提琴聲,以及最後被放火燒掉屍體的聲音,也是相當有戲,只能說整體而言,都讓人處於一種緊繃的狀態,不論是畫面還是聲音,都讓人目不轉睛!
總結來說,這樣類型的片子,如果是一般大眾,可能會在觀影上有些吃力,畢竟走寫實長拍風格的片子,節奏感與張力的落差,是很難讓人持久的,不過就以這樣的題材,用這樣的手法去呈現,真的可以說是大膽的嘗試,但說到這裡,我其實認為如果是讓《鳥人》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與超級攝影艾曼努爾盧貝茲基,可能可以拍得出一鏡到底、具有商業與藝術元素的表現,不過,這會不會讓寫實的風格因而做出割捨,這也是值得討論的。
-我的私心評分-
演員:8/10
劇情:7/10
氛圍:9/10(技術與整體視覺感,真的讓人身歷其境)
演技:8/10
推薦:7.5/10(如果看膩一般二戰或猶太人被迫害的題材,這部電影可能讓你眼睛為之一亮)
個人部落格[墨卓影評]:https://fjr0829.blogspot.tw/
(海報圖片和劇情概要來源:https://www.atmovies.com.tw/movie/fhus43808342/?CFID=6167315&CFTOKEN=59913163)
故事劇情:7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