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篇文章
I tend to think of myself as a one-man wolf pack.
The Hangover

其他 電影、社會、羈絆|我們的那時此刻

2016-02-19 00:15:37


大哉問,電影到底是什麼?

 

--

這是電影學家最愛問的問題,我還不知道答案,也許未來會知道,但現在我還不知道。

但我知道和社會鐵定脫離不了關係的。

因為,電影不太可能以一己之力完成,那是集合眾人力量所完成的藝術。從想法衍伸成劇本,再躍成影片,那是一個不斷轉變的過程。王家衛導演亦曾在一次訪談中表示,大家好像都覺得電影完成很常是按照導演的意思在走的,可是他自己也覺得很委屈,因為最後的成品跟他想的其實也不一樣啊。《青田街一號》的美術指導王誌成老師也在演講時說,他覺得美術做到最厲害,就是當他這個場景做好後,導演一來就有概念知道怎麼拍、機器放哪裡;演員一來就馬上知道怎麼演、進入狀況,這就是身為電影美術最棒的狀態。

一整個電影劇組這麼龐大,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這就是電影無可取代的魅力所在,它不屬於一個人、它屬於一群人,而這一群人,代表著某種活在這個當下時空的想法,透過電影,傳達給觀眾所知。傳遞的力道也不會就停止在這邊,觀眾在看完電影之後,會做出相對應的舉動,來呼應自己所受到的影響。電影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就在這麼一拉一扯、一來一往之中所被窺見。這也就是為什麼透過電影來了解歷史與社會,會是最棒的方式。

而關於羈絆,執導《我們的那時此刻》的楊力州導演覺得,台灣人在世代之間很不熟,就像他先前沒有想過小時候聽媽媽哼哼唱唱的歌是從哪來的,但他希望有這麼一部片,可以讓大家看到那個歷史脈絡,牽動人與人、世代與世代之間的羈絆,讓台灣好起來,大家一起向前走。我在聽到他這麼說時,其實心裡很有感。小時候我媽在廚房做飯時,旁邊都會播蔡琴精選錄音帶,從〈相思雨〉唱到〈被遺忘的時光〉再唱到〈恰似你的溫柔〉,隨著炒菜做飯的聲音,叮叮噹噹響了我家每一個傍晚。老實說,我真的沒有特別在意我媽到底在聽什麼,只知道是蔡琴(還是看了錄音帶才知道的),當時不覺得怎麼樣,如過眼雲煙。直到我看了《恐怖份子》,最後那一吐,〈請假裝你會在乎我〉的音樂一下,是蔡琴!我的眼淚奪匡而出,為了電影,也為了蔡琴,更為了瞬間回憶起的往事。

 
--
題外話:電影中出現的「削蘋果事件」,是電影《兒子的大玩偶》三短篇其中的一篇《蘋果的滋味》,其中一個畫面的爭議事件,是當初台北的貧民窟(現大安森林公園一帶)的形狀與出車禍後地上的一灘血對應的畫面而讓觀眾產生恐懼感而引發的爭議,因其電影叫《蘋果的滋味》而稱之「削蘋果事件」。 另外,最近有演出《大尾鱸鰻2》的陳博正/阿西,便是《兒子的大玩偶》男主角,是個很有實力的演員,不要把他拖下水QQ
 
 
--
謝謝。



the moment 台灣電影 台灣電影史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