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張圖就該知道我支持誰了吧 (笑)?不過實際上,這部電影雖取名為「蝙蝠俠對超人」,前半段大費周章鋪陳出的衝突卻在真相大白後回歸淺薄的善惡對立,我只能說是可惜了;因為即使最後發現路瑟是幕後黑手,兩人價值上的衝突卻不應草草了結,否則前段使用大量篇幅描繪雙方痛苦就顯得有些比重失衡、自相矛盾。
儘管如此,我並不討厭電影所拋出的哲學問題,而超人與蝙蝠俠各自代表兩種相牴觸的信念,其優劣也確實值得深思。超人是超越人類的存在,而路瑟所說的「全好者無法是全能的,全能者則不可能全好」不無道理,畢竟作為一個人類無法抗衡的對象,我們真能相信他在做出私人決定時會一併考慮公眾利益?就算確實如此好了,誰又說得準其行動不會傷及少數無辜?而或許更重要的是在面臨抉擇之際,他如何決定救此人而非彼人、他是否會先救熟人而非陌生人...但難道我們活命與否就該繫於他的一念之間嗎?
這些母題其實查克史奈德在過去的作品《守護者》(註 1) 中就曾提及,而在西方文化的脈絡下,這樣的質疑不僅只是哲學思考而已,更透露出不信任強權的根本態度。本片再次拋出類似議題,電影前半段花費許多時間探討超人所作所為的恰當性;我特別喜歡一段政論節目剪成的蒙太奇,最後以芬奇議員呼籲超人來到國會接受質詢收尾 -- 他談話中提到做為一個民主政體,所謂的「善」(註 2) 究竟為何,唯有透過不斷溝通對話才能得出共識,不該也不能是由超人單獨決定。
畢竟,當一個個體相對其他人而言近乎無敵時,他的行為就不再只關乎個人,而我們難道願意信任他的道德準則會與我們相符?或者即使今天如此,明天會不會就出現變卦?這即是蝙蝠俠為何無法容許超人的存在,因為人類的世界就該留給人類;即便人類可能對他人嚴刑拷打、甚至做出更惡劣的舉動,但若有個無法抗衡的對象強制將其道德加在每個人身上,人們將會失去選擇的自由 -- 而自由,恰好是西方所信仰的重要價值之一。即使到了今天,美國社會仍為此爭辯不休,2013 年的史諾登事件 (註 3) 便是鐵錚錚的實例。
可惜的是,好不容易營造出的對立,卻在國會爆炸的同時灰飛煙滅。超人不曾有過一時半刻的墮落,蝙蝠俠得知真相後也太輕易地接受了超人所代表的意義 (面臨重大危機的當下合作是沒有問題的,但危機解除後的反應就與先前太過不一),即使試圖用超人的殉道合理化都嫌牽強。而片末神力女超人的出現、計畫集結超能人類等劇情,既是深度不足又流於交代,讓人不免疑惑為何不先好好將手邊的故事說完、將難能可貴的角色塑造補滿?畢竟如果這部電影拍得夠好的話,觀眾自然會被吸引去看續作不是嗎?
當然本片還是有許多令人激賞的部分,比方傑西艾森柏格的演出 -- 我過去一向認為他的表演「就是那樣」,但這次的他卻表現出非常不同的一面,既聰明又偏執卻還不失理智,可說是完全沒有辜負雷克斯路瑟這個角色。艾佛列克的表現同樣讓我吃驚:一個中年陰鬱的蝙蝠俠,歷經滄桑卻依舊憤怒;他將那種既無奈又無力、卻還是被腦中的想法困住而不得不一再行動的形象詮釋得非常到位。蝙蝠俠的打鬥方式也很特別 -- 經常從暗處來;包括對超人丟煙霧彈,營救超人之母時先從下方出奇不意地闖入、再躍上梁柱丟暗器等...這基本上符合其最原始的形象:一個私刑者 (註 4)。
整體而言,我依然認為這部電影具有足夠的娛樂性。將蝙蝠標記烙印在別人身上?哭著 (?) 回堪薩斯找媽媽的超人?在意外中喪失雙腿的韋恩企業員工攀上超人雕像噴漆「偽神」字樣?這些尖銳批判恰好符合個人喜好,但對想輕鬆看特效的觀眾而言可能就沒那麼適合了。
個人評分:7 (推薦)
註:本篇文章所使用之圖片及引述之文字及影片分屬原著作人所有,絕無侵權意圖。
註 1:維基百科 - 守護者 (電影)
註 2:這裡指的應該是「共善」
註 3:維基百科 - 愛德華‧史諾登
註 4:諾蘭版本特別提到蝙蝠俠不殺人,但其實在漫畫黃金年代因自律法而告終前的蝙蝠俠是會殺人的;而黑暗騎士系列的蝙蝠俠較其他時期更接近於黃金年代 (亦即願意殺人)。詳情可參考我先前寫的〈超級英雄打哪來?〉
筆者粉絲頁:來這裡幫我點個讚。
同步發表於殘酷的美好一天網誌
故事劇情:5
氣氛營造:8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