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不多 無非是一點點溫柔感受
我要的真的不多 無非是體貼的問候
親切的微笑 真實的擁有
告訴我 告訴我 你也懂得一個人的寂寞
有多少空白的心在靜夜裡跳動
有多少吶喊在胸腔裡沉默
不同的夢裡只有冷漠
這樣的夜 我不理人 人不理我」
如果【非死不可】裡的瑪莉娜有主題曲,想必會是這首,只是單純的渴望朋友,不懂得適切地表達友好,反到粗糙地被歸類為「怪胎」、「精神病患」,在暗夜斗室裡看著螢幕上透亮的他們,閃閃發亮,好不耀眼,他們的喧鬧歡騰加劇了瑪莉娜的孤單寂寞,當瑪莉娜被蘿拉硬生生地切斷她們之間唯一的連結,她只能尋死,只能尋求更大的反撲。
電影有意思之處不在於後面瑪莉娜呼召神秘力量所施展的巫語幻術,,而是她如何藉由自己的魔法,讓本來臉書好友800多的「蘿拉」,瞬間暴跌成好友人數寥寥無幾的自己(瑪莉娜生前好友也僅只蘿拉一人,而後被封鎖),這種處境對調,「標籤人者,人恆標籤之」的景況呈現,讓我覺得本片更非僅具驚悚片、鬼片的雛形,更趨向於社會寫實的路數。
看完本片我想得到的結論並非「不要隨便封鎖臉書好友」的警惕這麼簡單,更發人省思的是大家在為那些瘋狂跑趴、曬恩愛秀美圖的動態按讚之時,有誰真正去關心,那些孱弱、奄奄一息的另類之聲?每當有重大刑案發生後,媒體很喜歡去肉搜嫌犯臉書,事後推敲這些人的行為,似早有跡可循,然而在他們付諸行動之前呢?我想應該乏人聞問。
【非死不可】點出了網路時代的人際焦慮,套句瑪莎在作家馬欣新書「當代寂寞考」座談曾說過的,網路沒有不對,端看你怎麼使用,瑪莉娜這麼極端龔固友誼的方式固然可怖,然而若然我們能分一些微弱餘光給瑪莉納,或許,她也可以是你最好的朋友。
故事劇情:8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