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這篇是給對《月光》無感的人(真的有嗎?)的取暖文。如果是鐵粉,要不是得罪你,就是讓你看到一個明明只是看不懂、沒深度的人在說胡話。看之前千萬有心理準備啊!
(長鏡頭旋轉長鏡頭旋轉,好了我們可以開始了)
已經有許多人表示,《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簡直就是為奪奧斯卡獎所拍,集所有奧斯卡獎會屬意的元素於其中。不過,與其說此片的問題是討好奧斯卡、收集「奧斯卡元素」,我認為它更是對「男同性戀成長故事」的「流水帳」交代:
一、被霸凌的娘娘腔小孩二、「特別的」童年玩伴三、少年時看到性器的性啟蒙四、對童年玩伴深藏心底的愛五、「類」異男忘情節六、親密接觸後的期待落空七、《#壁花男孩》Patrick&Brad(無法兩三句說明,看過就懂)八、埋葬往事,以自己的方式堅強茁壯九、多年後大和解十、純愛。
同性戀少年成長故事少不了的就是家庭問題。這部片還算有點特別的是,他家庭的問題不是家庭對他的性傾向有意見,也不是對他有「性」方面的傷害或壓迫。就是一個人生失敗墮落的吸毒母親,一下子我愛你了,一下子我又不愛你了,一下子我又愛你了(Proveit!)原諒我好嗎,然後哭哭大和解。這個大和解一定要跟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