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火星任務]的文章:


發行片商:福斯台灣代理:得利導演:雷利史考特螢幕比例:2.40:1(AVC)片長:142分鐘音效:英DTS-HDMA7.1字幕:英、韓、葡、繁中光碟容量:50G雙層級別:輔導級上市日期:2016.02 內容介紹在這部《絕地救援》廣宣時期準備要上映之前,個人光是看到電影海報設計,將穿著太空服的麥特戴蒙大頭照一整個當作主要視覺排版時,第一印象想到的就是馬上聯想到的,就是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藍那部相當受到好評的作品《星際效應》(Interstellar)。當然是因為麥特戴蒙在該片中一樣也是以穿著太空服的造型客串演出,以致於先入為主的印象會想到那部片子的形象,然後又知道《絕地救援》又是麥特戴蒙需要地球的團隊來進行救援行動,在電影宣傳時期,國外臉書上就已經開始在傳閱一張號稱「最讓美國政府花錢救援」的趣味照片,從《搶救雷恩大兵》、《星際效應》到本片《絕地救援》,好像麥特戴蒙就一直是被美國政府所指定救援的名人一般。 這些當然是湊巧他所接演過的角色,剛好因為故事架構的雷同,可以形成一個趣味的連結,不過既使《絕地救援》是以一部火星探險計畫做為故事背景的科幻片,來重新包裝類似名著「魯賓遜漂流記」或是2000年湯姆漢克斯作品《浩劫重生》(CastAway)等基調的孤獨求生故事,「絕地救援」不僅考驗著單人戲劇演出的功力,也同樣考驗導演在闡述獨腳戲避免讓觀眾感到枯燥貧乏的能耐。 像《絕地救援》這樣主要由主角自言自語的戲劇演出,最有趣的部份就在於在故事裡頭,如何讓觀眾一開始就已經認定不可能在火星那樣的環境中,加上從地球到火星這麼漫長的旅程時間耗損之下,一個人可以自食其力的待到救援團隊的到來。然而就因為原著小說《火星任務》的作者,是一位熱愛相對論與軌道力學的程式工程師,他將許多真實科學理論融合在故事裡頭,在許多人對於火星的基礎認識與科學上,進一步將真實的科學理論應用在電影之中,既使觀眾聽著角色...
[藍光BD碟評] 《絕地救援》
江口洋蔥  2017-10-17 14:34:16
每個看過小說的人都跟我說好看, 電影怎麼可以錯過呢?!         這是部暢銷小說改編的電影, 內容大概是在講太空人馬克在一次任務中意外的被留在火星上, 他靠著他所學的知識與幽默的應對方式試圖在貧瘠的火星上生存下來, 沒有過多驚心動魄的大場面電影,但他也有壯闊的火星場景, 沒有勾心鬥角的劇情,但他有著令人緊張揪心的時刻, 我覺得沒有必要拿其他太空電影來做比較,比來比去不是很累嗎?! 至少單獨來看這部電影很有趣,兩個小時的片長不讓人感到冗長, 而且光是拍出火星壯闊感就很值得一看!!(雖然有時候我覺得很像大峽谷) 至於要不要看3D, 因為我看的是西門國賓巨幕廳2D版本,就已經很能夠感受那壯闊感, 我想3D主要也是製造景深效果讓場景看來更真實吧?! 大家可以斟酌一下, 不管怎麼樣還是要推薦這部電影,是部不同於以往的太空電影唷!           這部真是令我緊張到最後都坐不太住, (其實是因為尿急,片長兩個小時請各位將膀胱清空再進來看唷~啾咪) 先說一下,我沒有看過小說,我喜歡看完電影再去看小說, 這樣才不會因為小說太精采但電影因為片長的關係剪的不好看XDDDD 但這部電影真是令我驚豔!!  從一開始就立馬讓你知道他們就是去火星出任務, 結果遇到風暴,撤退途中主角馬克被天線砸中掉到視線不明的遠方,    全組員被迫丟下他離開火星, 而馬克獨自醒來發現組員已不在而只剩自己一人在這貧瘠的火星上, 而且身上還插著天線,這樣的他要怎麼存活下去?     一開始的情境設定就很絕望,還好他沒有傷得太深, 也還好他很聰明(拜託~到NASA當太空人的人不可能不聰明吧?!) 最重要的是他心靈夠堅強夠冷靜才讓他能夠撐過這令人崩潰的絕境, 話嘮如我一想到他要一個人活在那邊沒有人可以跟我說話, 就覺得很崩潰,難...
絕地救援~火星馬蓋先~
迷妹看電影
絕地救援
2015-11-15 23:32:30
劇情
8
在連續經歷了[玩命法則]與[出埃及記]的壞評價後,高齡77歲的大導演雷利史考特依舊戰鬥力十足,繼[普羅米修斯]後再度推出科幻類型作品,說真的,在[異形]上映的30幾年後,我們還能看到同一位導演推出科幻新作,對身為影迷的大家來說,實在是很幸福又很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情。 獨自一人被困在火星,全世界的人甚至都認定自己已死亡,宛如星際版的[浩劫重生]般,加上大量的科普知識描繪,稍微一個環節不小心,此題材就會充滿濃濃的嗜睡成分,我想在還沒看過原著或是預告之前,大多數的人絕對想像不到[絕地救援]竟是如此幽默明快的調性,也許這都要歸功於原著安迪威爾(AndyWeir)與編劇德魯高達(DrewGoddard),為本片注入了令人驚豔的節奏,沒有太多時間浪費在絕望中,取而代之的是科學家的行動力與想像力,麥特戴蒙所飾演的主角馬克,不斷地碎嘴與冷冷自嘲,以及面對官僚的髒話不自覺噴發的率性,親切感十足的痞子個性,讓人從開場的短短幾分鐘內就喜愛上這個角色,而本片不僅止於馬克的獨角戲,後段分配得宜的支線,鮮明的角色群讓[絕地救援]即使充滿對話與科普知識仍舊趣味十足,兩小時半的片長一氣呵成,絲毫沒有冗長之感。 明快的節奏下佐以導演雷利史考特擅長的大場面調度,[絕地救援]宛如一輛擁有高性能爆發力且外型極美的跑車,同時兼具了高度的穩定性,火星的壯闊場景,太空設備的細緻,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到位,對於導演雷利史考特與主角麥特戴蒙來說,本片絕對是雙方近年來的代表作;往前推幾年,我們坐在影廳裡看著科幻電影,也許還會因為些許場景的不自然而出戲,但時至今日,我們直到步出影廳,才會開始思考"剛剛的場景究竟是特效還是實景?",看著本片感觸更深,也許我們可以預見,人類踏上火星的那一天。 馬克的救援行動,最後演變成了全世界注目的焦點,也許這其中參雜了國際觀感、人道觀念等等的諸多考量,如果交給能夠精密處理大量資訊...
絕地救援---那0與1之外的無限可能
裴小裴
絕地救援
2015-10-26 21:20:15
劇情
9
除了IMDb的資訊也另外補充原作作者介紹,順便整理從網路各處蒐集到的相關碎事,算是半冷不冷的知識補帖。※全文主要內容譯自IMDb的trivia單元※ 01.原作作者安迪.威爾(AndyWeir),1972年生於美國加州。威爾出生在理工背景的家庭,從小就喜歡閱讀科幻小說(如亞瑟.克拉克及艾西莫夫的經典作品),就讀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主修電腦科學(並未畢業)。威爾 15歲開始在聖地牙哥國家實驗室擔任工程師,後來也任職於美國在線、暴雪娛樂等公司。威爾在20幾歲時開始撰寫小說,多年來持續將作品PO上網。2011年開始連載《火星任務》,後來有書迷建議他把小說做成電子書好讓他們收藏。2013年,小說在Amazon上以電子書形式出版,三個月內就賣出三萬五千本,攻上銷售排行榜,先後引起出版商和製片公司的興趣。威爾目前正在進行第二部小說《Zhek》的計畫,他透漏,該小說較傾向傳統科幻作品,內容會有外星人、心電感應、超光速旅行等。 (▼小說下載一次的金額一開始是$99美分,實體書出版後則變成$8.99美元) 02.威爾曾自行研發了一套軟體來計算太空船的航程,然後將計算結果應用在小說中。03.麥特.戴蒙(MattDamon)原本顧慮Watney這個角色會和他在《星際效應》中飾演的Dr.Mann太過雷同。當戴蒙把這個擔憂告訴史考特後,史考特說:「這兩部電影完全他媽的不一樣啊!這部會他媽的好玩!我們來拍吧!」戴蒙:「我很快就決定演出這部電影。他的話太有感染力了,我沒法拒絕他。」(▼《星際效應》中飾演的Dr.Mann/《絕地救援》中的Watney) 04.和潔西卡.崔絲坦(JessicaChastain)同時演出《星際效應》的安.海瑟薇(AnneHathaway),曾給崔絲坦一些關於穿太空衣的建議,比方說為了避免過熱,可以穿一件冷卻衣在太空衣底下。05.太空裝設計師珍提.葉慈(...
[延伸閱讀] 15 件《絕地救援》冷知識
Chief  2015-10-07 18:26:14
自《帝國驕雄Gladiator》開始愛上看列尼史葛 (RidleyScott)的電影,其後的《黑鷹15小時BlackHawkDown》亦同樣令我留下很深印像。當然不並是每一套戲都必屬佳品,像2012年的《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及2014年的《出埃及記:神王帝國 Exodus:GodsandKings》都不討好。而今次令大眾引頸以待的《火星任務》又是否有伏呢?看看以下便了解到~    太空題材電影大比拼 過去4年,每年都有一套以太空作題材的電影上映,今年代表作必屬《絕地救援》,同時大家必會拿2012年《普羅米修斯》、2013年《地心引力 Gravity》,以及上年的《星際啟示錄 Interstellar》作比較。所以我先為每片作簡單分析:   《普羅米修斯》:以太空探秘為名,尋找人類起源,實質談論的是宗教、哲學議題   《地心引力》: 以女性心路歷程為主的太空災難電影   《星際啟示錄》:正如我之前寫過的評論,重點分了3個範疇(1)以重力、相對論帶領觀眾更了解科學理論;(2)透過這冒險之旅探討人性;(3)對於「鬼」的另類闡譯方法     說回正題,《TheMartian》則講述主角MarkWatney(MattDamon飾)在火星執行任務期間,其小隊遇上了大風暴,要緊急撤離。惟獨他發生意外,未能發上接駁小艇,結果獨自一人留在火星上。於是利用居住艙剩餘的物資,及發揮其植物學家的知識,在火星上栽種馬鈴薯,希望能捱到下一次火星任務戰神四號的到來。Mark雖然要處理接踵而來的求生問題,但沒有自我放棄,反而更積極去解決。 故事重點有意偏向顯現主角在火星上的孤寂、荒蕪、無助感,而輕略了很多科學說明,所以科學研討性不夠《Interstellar》來得強。加上劇情發展不像一般的太空災難片,節奏會跟《Gravity》差不多...偏於緩慢(只有隊長...
隔靴搔癢的《絕地救援/火星任務》The Martian
莎包 Mind Too Wild
絕地救援
2015-10-06 10:21:46
題材
9
 本片由RidleyScott執導,改編自AndyWeir的原著小說;TheMartian(中譯:火星任務);描述一名太空人,在火星陸上任務的撤離當中,遭受意外而被獨自遺留在火星上等待救援,奮力求存的故事。電影改編上來說,大多按照小說情節所走,只有刪掉一些危機或是縮短冗長的事件與科學說明,故以故事結構來論,並沒有造成本質性的差異。     加法還是減法 故事主角MarkWatney(由Mattdamon所飾),面對被獨留在火星上等死的意外事件,並沒有保持著負面的觀點,相反地他利用科學方法幫助自己,延長生命日期,隨著牆上的日期不斷地更新,這樣加法效應讓Mark越來越相信,自己可以離開火星回到地球;對照NASA署長TeddySanders(JeffDaniels所飾),則是抱持著較為務實的想法,聽聞到Mark的存活消息時,仍然強調Mark日後還是會餓死。過程中,也不斷地提醒團隊,Mark還剩幾天可以活,以減法的觀點去看待Mark的剩餘生命,後來面對李察計畫或是戰神四號的選擇時,也害怕失敗的發生,只願意嘗試風險較低的解決方式。Mark與Teddy,兩者的觀點非常不同,Mark的正向為自己帶來了求生意志,帶領自身運用科學與探索,發現了生命的出口,Teddy則是預想到未來的趨勢,以便自身做出有利於大局的決策。雖然兩者看似有所衝突,但對於未來的樂觀想像加上謹慎,才是帶領人們邁向科技未來的探索之鑰。如同《星際效應》所說"We’restillpioneers,we’vebarelybegun.Ourgreatestaccomplishmentscannotbebehindus,causeourdestinyliesaboveus"我們仍然是探險先鋒,我們才剛起步,還有許多偉大事蹟需要完成,因為我們的命運還懸於天際。帶有一顆冒險的心,雖然過程跌跌撞撞,卻也在跌跌撞撞中獲取經驗。 ...
不可計量的生命價值-《絕地救援The Martian》
movie addict
絕地救援
2015-10-04 21:19:54
劇情
10
    本電影的英文名改得很有意思《TheMartian》,是火星人的意思,顧名思義觀眾們會用140分鐘去了解一個人類怎樣在火星上生存。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連續這幾年都有關於太空的電影上映,《星際效應》,《地心引力》,《2009月球漫遊》等等,不約而同大部份都是叫好又叫座,令《絕》添加了不少壓力。參與制作的導演是拍過《異形》,《美國黑幫的金像提名大導雷利·史考特,有留意他電影的影迷應該都不會不知道,這位大導最有名的是偶爾會拍出一些讓大家失望的電影,但遇爾又會拍一些驚豔的電影,但這幾年他拍的很大部份都是前者,例如《玩命法則》,《羅賓漢》,尤其是惹毛了不少觀眾的《出埃及記:天地王者》更加是佼佼者。但《絕》絕對是近幾年最令大家感到驚喜的一部。     《絕》跟一般火星,或者是太空災難電影不一樣,公式化的災難電影總會有一些情節讓你緊張到手心出汗,第二就是主角一定會讓你覺得很可憐。但這一部我看到的是很正面,很樂觀的一個從災難中生存下來的普通人,用自己畢生所學的去幫助自己在火星上生存。電影有一半都是主角的獨腳戲,怎樣才不會讓觀眾覺得無聊呢?電影用了他跟錄像機對話的形息讓整個故事看起來很有趣。觀眾會覺得主角無時無刻都在跟你解釋怎樣利用謹有的資源去制造更多的補給品。電影用了一個很爽快的拍攝手法,令觀眾們覺得節奏很快,不會有任何拖泥帶水的場景,例如主角要離開基地的時候突然遇到大風暴;要開車去遠處的時候車子會在途中掛掉,這些通通都不會出現在電影裡,讓人覺得每一分一秒都不想把它錯過,這有別於其他災難電影(不過請放心,絕對不會像麥可·貝的電影一樣快到連細節也被忽略)。     個人來說很佩服美式幽默,當你看到主角被丟下在火星,同伴們都離他而去,同時間又可以跟他們開著玩笑的通訊,你不得不承認如果套在華人電影上根本是不可能的,可能主角開完玩笑,同伴們都會以為他給說話他們聽...
《絕地救援》13年有地心引力,14年有星際效應,絕地救援絕對是2015年太空電影的代表作!
Chris Ng
絕地救援
2015-10-03 12:17:47
爽度
9
改編自美國工程師作家安迪.威爾(AndyWeir)首部長篇小說《火星任務》,亦是名導雷利.史考特(RidleyScott)的第四部科幻作品,由好萊塢男星麥特.戴蒙(MattDamon)獨挑大樑。※以讀過原作的角度紀錄心得※當時放下書本的第一個念頭是:要把它搬上大螢幕也未免太困難了!——原作小說《火星任務》的結構極度單純,全書將重心放在淋漓盡致的科學知識應用,以及MarkWatney強烈的言行特色。它不似多數大眾文學,以劇情發展作為引人入勝的導線,而是讓主人翁自己扛起所有吸引觀眾的任務。 「我從沒注意過火星上安靜得如此詭異。沒有太空衣,沒有維生裝備運轉的聲音。連自己的心跳都聽得一清二楚⋯⋯。」——《火星任務》和Watney一起被丟在火星,度過每個寂寥的火星日,擠在小小的探測車裡經歷各種大悲大喜;聽他用率性古怪的歪理評論地球大小事,看他用離經叛道的科學方程式自救⋯⋯以上種種細節是我閱讀樂趣的主要泉源。小說讓我感覺自己和這位孤單的太空人很靠近,全歸因於作者成功的人物刻劃。史考特曾說:「Watney身處在無法想像的壓力與孤獨中,本片的重點就是要看他如何反應。」這個想法確實抓準此類劇本應有的表現要點。Watney的台詞、表情、一舉一動乃至所思所想,是故事最吸睛之處;角色型塑的成敗將決定故事的成敗。電影中的Watney對事件的反應似乎沒有那樣深刻聰明。與原作相比,電影主人翁缺少更鮮明的性格、更獨特的對白、更放肆的幽默。書中許多特色笑點,以及Waltney身為一名太空人的中心思想皆未良好的釋放在腳本中。礙於篇幅,電影也減去大量原作那「動手玩創意」的自救精華過程。未做足以上兩項要素,幾乎等於剷除作者威爾筆下最吸引人的部份。除了角色型塑缺氧、詼諧氛圍不夠到位,我在德魯.戈達德(DrewGoddard)的劇本編製中並未看見有力的切入點,或是稍微深入的場景內容;在史考特的畫面節奏裡亦找不到...
《絕地救援》恰如片名
Chief
絕地救援
2015-10-02 13:32:29
演技
8
NASA日前發表了一篇文章,介紹《絕地救援》原著小說《火星任務》中,真實應用在太空科學的高科技。前陣子才自行胡亂摸索,製了一份硬體筆記(8項《火星任務》中的太空設備),沒想到在電影上映前就能讀取官方相關介紹,令人振奮,文章還用心的附上電影劇照對照圖,等於一次攫取科學常識和電影預告,不亦樂乎。2011年,一位電腦工程師將平時寫的科幻故事PO上網,意外獲得極大迴響。2014年,他的首部文字作品《火星任務》正式出版,這位工程師安迪威爾遂成為當紅作家,小說更被雷利史考特相中,翻拍成電影《絕地救援》,預計今年(2015)十月於北美上映。類屬硬科幻的《火星任務》以科學為基石,模擬2030年NASA的太空旅行。雖然安迪威爾筆下描寫的是二十年後的世界,現在的美國太空總署,卻也確實正在研發許多小說中出現的科技設備;毫無疑問,科幻作品與現實世界的時差已越來越小,界線越來越模糊。本篇將附圖整理出NASA介紹的9項太空高科技,讓喜歡《火星任務》的書迷可以藉此一窺小說中的真實世界。※本文內容及圖片簡單整理自NASA網站文章,若對詳細全文有興趣請移步至▸〈NineRealNASATechnologiesin‘TheMartian’〉※ 01.【居住艙】(Habitat)居住艙是馬克瓦特尼在火星上的家,是小說主要場景之一。居住艙中備有大氣調節器,太空人在艙間內不需穿太空衣就可活動。▼電影中的居住艙 在真實世界中,太空人會在林頓詹森太空中心*進行星球生存模擬(HERA)*,為長期任務做訓練。HERA擁有完全獨立的生存系統,這個兩層的居住艙內有起居空間、工作站及模擬氣閘艙。HERA提供有用的維生數據,幫助NASA瞭解該如何改進相關的深空作業。▼林頓詹森太空中心隸屬NASA,位於休士頓。中心內的 HERA 簡單講就是一個模擬居住艙 02.【作物農場】(PlantFarm)農業是太空科學重要的...
[延伸閱讀] 9 項《絕地救援》原著小說中,真實的 NASA 太空高科技!
Chief  2015-08-23 12: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