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碎天堂 The Paradise Suite 】觀後感
記得蔡明亮以「郊遊」奪得金馬獎最佳導演時,李安以「蔡明亮拍出了台北人生活的嘔。」肯定其得獎之貨真價實;生活誠然是艱辛的,無分種族、國家,舉世皆然;代表荷蘭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夢碎天堂】,片名就揭示了該片的調性,隨著導演的角色鋪排、故事展演,我們一步步看到荷蘭人生活的嘔,異地人在阿姆斯特丹生活的嘔,非僅宥限於生活條件的必然之嘔,更有被過去所牽絆的嘔,親如家人亦無能溝通的嘔,嘔是不分國籍、性別、階級,人活在世上就得掙一口氣,圖一個夢,就算現實再殘酷,你也得奮力突圍。
在這齣兩個多鐘頭的電影,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劇中人勾勒未來美好藍圖的困難,更確切的說法是當下站穩腳步已屬不易,又怎敢奢談未來?無良雇主的剝削(黑人二度預支薪水被拒)、指揮家父親望子成龍卻少了近身關懷的嚴厲、喪子女老師對同事可能的情感奧援投以漠然訕笑,編導用一種局外人的視角,靜觀著他們的情感變動,不論對錯,只是默默地呈現了一幅幅殘缺的心靈圖像。
人性的高貴和猥瑣可以並存不悖(推人入火坑的禿頭男也是形象和煦的慈父),再冷漠、心牆高築的人都有潰堤的時刻,如鋼琴神童和喪子女老師的眼神片刻交會,那種互相在身上找溫暖的悸動,分別帶領他們贖回各自己的珍貴情感,讓所謂的救贖並非那麼毫無來由、倏地發生,而是經由事件去引發牽動,進而完成。
又像黑人不只是一個處處受欺壓的典型刻板人物,篤信上帝的他靠著自己的意志,接濟或援助了母子三人、星夢破碎的少女,即便當中一度受了誘引偏離了他對主的允諾,然而終能回到自己的信仰裡,做個徹頭徹尾的人格者。
電影原本就是人拍的,也是拍給人看的,我以為它根本的初衷即是要引起普世共鳴,這個世界每日的怪象曾出不窮,有太多值得電影人去擷取、探勘的故事,然而當泰半台灣導演仍努力於圓他們的青春夢時,荷蘭導演約斯凡辛格拍出了更紮實深邃的電影,或許不討喜,不輕盈,卻擲地有聲,值得台灣影人借鏡。
故事劇情:8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