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 篇文章
I can't remember to forget you. 我無法記得去忘記你。
記憶拼圖Memento

影評 《異星入境》- 誰在一壘,什麼在二壘,不知道在三壘

2017-02-07 18:02:56


Arrival.jpg

《異星入境 Arrival》(2016)|美

 

 

 

 

 

 

  “若你能綜觀自己從出生到死亡的一生,那你會試圖做些改變嗎?”

  “If you could see your whole life from start to finish, would you change things?”

無雷影評

  改編自美籍華裔科幻小說家姜峯楠的短篇小說集《你一生的故事》,直接話說在前面,如果你想看這部電影,就千萬別去查這本小說的故事大綱和內容,千萬,別做。我也就不多說那本小說的神奇之處,只能說姜峯楠是數一數二科幻小說家,其寫的作品得獎率極高,什麼雨果獎、星雲獎等等科幻小說大獎都得過好幾次,而這次的電影幾乎九成忠實於原著完美呈現,又因為是短篇小說,所以劇情適度資訊完整,幾乎無刪剪也不需省略,一氣呵成。

  《異星入境》是哲理型的科幻小說,在歸類上我們稱其為軟科幻。推翻一直以來科幻小說總以理科觀點切入,電影緊抓著姜峯楠原著的精神,認為語言才是所有文明之間合作溝通基石,即便數學是全宇宙共通的語言,卻絕對無法成為溝通的符號橋樑。於是故事建立在主角語言學家班克斯,以解讀外星種族語言,以避免全球戰爭為主旨。

Arrival(1).jpg

  或許你已經察覺到《異星入境》獨有的特色,竟然會有一部講述外星人降臨地球的電影,是以文組的角度切入故事?或許姜峯楠所撰寫的《你一生的故事》才是將科幻小說掰向正途的解法,當截然不同的發展文明與我們接觸時,在以科學彼此較量之前,是否都應該先以語言學的解密分析,來探知彼此的目的與思想邏輯好建立溝通渠道?只是一直以來的科幻小說都太過懶惰,若外星人不夠先進足以用科技迅速分析地球的語言,就不夠格稱為先進的外星人。

  電影中(小說亦同)引用了「沙皮爾沃爾夫假說」,認為人類的思考模式受到了其所使用的語言所影響,而在近現代的語言學與心理學中,也漸漸有不少的學說輔佐其論點,諸如「為何希臘人愛插話?」等等,都是其延伸的心理學分系。然而所謂的科幻就是將科普知識擴大幻想的文學題材,「你一生的故事」與《異星入境》將語言學對於思維影響的理論擴大,並形成以截然不同的語言來塑造新種外星人的生物背景,更融合了時空維度的開發,帶領我們經歷了《星際效應》後最值得一看而且會一直皺眉直到不小心在床上睡著為止的科幻電影。

Arrival(2).jpg

  當然盡量別透露太多對各位來說都比較好,但或許可以給各位幾個參考的作品作為心理建設,兩部影集如《疑犯追蹤》與《西方極樂園》,只不過這類的時空維度探討都侷限在「機器」身上,這次將如此幻想題材擴張至人體心靈,其處理方式看在電影和小說中似是輕描淡寫,但究竟用了多少的腦力與邏輯應證來輔佐作者的創作能量倒是不得而知,只知道,如果我們睡前偶爾會有個小劇場讓自己睡不著,那這樣的創作能量恐怕等同連做一個月的小劇場失眠不斷。

  劇情以語言解密為主題材,創造懸疑、緊張又令人屏息以待的壓迫感,輔以特效、分鏡和演員近乎完美呈現原著的內容,其創造的美景與世界觀的構築方式,都讓〈你一生的故事〉成為了眾多被改編作品中最幸福的一部小說。在題材上我們稱其軟科幻,但在風格上卻又如此冷感艱澀,可謂是十足冷硬感的軟科幻電影(和冷硬派推理小說有別),相較一般娛樂科幻片,《異星入境》根本給了眾「好文青好棒棒」的評審員們一個滿滿的大台階下,也難怪奧斯卡會將這部科幻片敬抬至如此地步。

  雖然我很討厭這樣形容或抬舉一部電影,但《異星入境》真的適合喜歡邏輯思考的人看,恐怕很難成為無腦舒壓的輕鬆作品,因為會等得不耐煩。

Arrival(3).jpg

 8/10

Arrival (2016) on IMDb

有關電影兩三事(

〉亞伯特與卡斯特羅

 在字幕中被翻譯成較平易近人而且和演員傑瑞米雷納有關聯的美國隊長與鋼鐵人,恐怕稍微偏失了原文特有的韻味,但站在翻譯人角度來看只能說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亞伯特與卡斯特羅秀》(Abbott & Costello Show)是美國伍零年代知名的情境喜劇節目,這樣的喜劇節目後來傳至日本成為了文化特色的「漫才」。而《亞伯特與卡斯特羅秀》的特色就是利用語言中的雙關、誤解和歧異與諧音來塑造令人發笑的情境笑點,其最知名的就是「誰在一壘?」,以下放上Youtube連結供各位參考:

 「誰在一壘?」的重點其實就是我們一直以來聽慣的冷笑話,例如「叫破喉嚨也不會有人理你的」這個笑話一樣,女主角反而一直呼喊破喉嚨,然後破喉嚨跑出來問誰再叫我,誰回答我沒有。在影片中,負責裝傻搞笑身材矮胖的卡斯特羅想跟大家聊棒球,而負責吐槽並製造話題的亞伯特則提議不如我們來替選手取名,誰打一壘、什麼打二壘,我不知道打三壘,於是就進入“誰打一壘?誰?就那個打一壘的啊!就誰啊?到底是誰?沒錯是誰啊!”的迴圈,然後卡斯特羅還會問“我是問打一壘的名字是什麼?”,亞伯特則反駁他說“不對,什麼打二壘”,卡斯特羅說“我不知道”,亞伯特回答他“三壘”。

 這個節目的梗也被引用在影集《新世紀福爾摩斯》第二季第二集『巴斯克威爾的獵犬』裡,裡面有提及有兩個外星人被國安局抓去做實驗,名字分別叫做亞伯特與卡斯特羅。

 電影中用「袋鼠」話題搪塞上校的主角班克斯,自然就對於男配角伊安的這個取名提議感到非常有意思。

Arrival(4).jpg

〉符號語言音效

 導演維勒納夫和編劇艾瑞克赫瑟勒討論後創造出了以符號為主體的聲音樣本。例如他們賜予了井字好“#”一個音效,以及小老鼠“@”一個音效,然後外星人在說話時就用這些符號湊成一段文字(當然是隨機),並將這些文字轉換成他們創造出的音效樣本,就成為電影中外星人說話時的噫噫喔喔了。

〉外星符號

 在片中圓圓的外星符號是由製作總監佛密特(Vermette)的團隊所創造,在INSIDER的採訪中他表示,他們甚至將創作出來的符號集結成一本字典(片中看見主角班克斯手上平板的選字系統),最終由其加拿大籍妻子瑪汀伯特蘭(Martine Bertrand)來完成繪畫。但我想表達的重點是,片中小女孩漢娜所畫的圖,是他們兩人的兒子畫的。

 原本導演和佛密特一直苦惱如何創造出外星符號,來達到引人注目同時又能讓觀眾感到驚嚇的驚悚美感,就如同主角第一次看見那些符號時的感想一樣。佛密特苦惱了許久,但他的藝術家妻子在某天詢問佛密特是否能讓她試試看,佛密特表示當然好啊,結果隔天瑪汀提出了十五種左右的設計圖,佛密特感到非常興奮並拿給導演看,導演看到後就開心地大喊:「這就是我要的!」

Arrival(5).jpg

〉袋鼠的繆思

 袋鼠的繆思其實並非捏造,呃⋯⋯沒錯是捏造,但不是主角班克斯捏造的,而是過去歷史上一直被世人誤解的繆思。在1970年時,語言學家約翰哈維蘭德揭曉,其實袋鼠的語源Kanguru在當地原住民的確就是稱呼「灰袋鼠」的意思。

〉尚將軍之妻的遺言

 如果我沒聽錯(也上網找了一下其他網友的看法),尚將軍的妻子留下的遺言,應該就是那很有名的:「戰爭沒有贏家,只有寡婦。」我一開始還聽成“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編劇赫瑟勒因應導演的特別要求而絞盡腦汁想出了這句關鍵性台詞,結果最後幾乎被導演剪光,只剩華語使用者可以“勉為其難地”聽出在公殺小。

Arrival(6).jpg

〉原始設定:各國的禮物

 在原始版本的劇本中,原本十二個外星太空船都給各個國家帶來了禮物以引領人類文明發展,好在三千年後可以反過來幫助陷入危機的先進種族,而這先進種族會在最後揭曉原來是人類的未來。但因為導演在看過《星際效應》後發現,這可能會讓兩部電影太過相似,於是決定將這個設定更改。原始禮物的幾個設定如下:(可在網路上找到劇本第一版,給個一半就好剩下各位可以自己去估狗Arrival First Draft)

 美國:能夠光速旅行的太空船設計圖。

 中國:革命性的生命維持系統設計圖。

 委內瑞拉:控制重力的關鍵科學知識。

 日本:從空氣製造乾淨水資源的能力。

 英國:能隔絕太空輻射的成分方程式。

 沙烏地阿拉伯:先進種族的外星座標。

Arrival(7).jpg

〉礦井裝中的金絲雀

 主角們帶著一隻金絲雀的理由,是源自於過去拓荒時期礦業發達,在發掘新礦坑時工人都會帶一隻金絲雀在身邊以測試礦坑中的空氣是否具有毒性。於是幾世紀後產生出了「Canary in a coal mine.」這句俚語,來表達專門用來提出警告或預知危險的探子,有些犯罪電影也會用來形容把風的人。

〉隔離島配樂

 電影使用了和李奧納多的《隔離島》相同的配樂曲『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請見下面連結:


電影爽度:7
故事劇情:8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9

異星入境 丹尼維勒納夫 姜峯楠 艾美亞當斯 傑瑞米雷納 佛瑞斯惠特克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