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描述一個住在邁阿密沉默寡言的黑人男孩找尋自我定位、找尋認同的成長故事。影片分成三個部分,將其歷程簡單的劃分為Little、Chiron、Black三個部分。
童年時期的Little,他生長於一個混亂的家庭,媽媽是個毒蟲,而在學校也時常受到同學的欺壓。這個時期一如他的小名一般,他是個充滿徬徨,定位不明,懷疑自己存在目的,懷疑自己性向的沉默男孩。不過Juan的出現,或多或少填補了他童年時期所缺乏的父親模範,而Juan的影子也在接下來的階段可以清楚的看見。
進入青少年時期之後,一開始我們便得知了Juan的死訊,而年紀稍長Chiron一樣的懵懂不安,學校與家庭間的雙重苦悶無從抒發,只能偶爾投靠從小照顧他的Teresa。但Teresa畢竟不是自己的親身母親,這也是這個階段重複出現的主題,我該去哪裡,為甚麼媽媽表面上說愛我,但我真正需要母愛的時候,卻是一個跟我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對我最好。另一方面,性取向的問題依然困擾著他,甚至這一直以來也是他備受欺負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世界似乎沒有人懂他,跟最好的朋友在海灘上發生「意外」之後的隔天,卻要面對好友的痛打。我覺得第二段是三段之中最接近真實自我的一段,在這一連串的痛苦中掙扎的Chiron最終終於短暫的找到自我,硬了起來攻擊了欺負他的同學。不過我覺得這道只是為了自我保護的短暫武裝,在社會氛圍之下,他遲遲未能獲得社會的認同,又或許可以說,他尚未認同自己。
經過了青少年時期最後的爆發,第三段的Chiron徹底的武裝自己,有樣學樣地開始販毒、開名車、欺負新進的後備、戴金牙等。可以看出與其真正的做自己,或許在某種程度上,學習做他欣羨的社會典型(如Juan一般)是個更輕鬆的選擇。但一通突然的電話卻打破了這樣的武裝,也讓Chiron真正有了機會,面對自己。
在觀影的當下,時時被影片中充滿不安的攝影機運動搞得焦躁不安,但導演刻意又這樣緩慢,徬徨的方式來表現Chiron所身處的困境以及掙扎。而雖然在第三段的一開始,對於劇情突如其來的進展感到有些小小的失望(畢竟跟前兩段的調性有些落差),但最喜歡的卻也是第三段。在影片結束之前Chiron突如其來的說:「You're the only man who ever touched me.」這是他第一次真正的認同自己,也真正的說出自己的想法,這邊雖然沒有太多的對白,但Chiron與Kevin兩人之間若有似無、羞澀的對望,情意綿綿的互動正也說明的一切。也見證了這份感情之間的難能可貴。或許在性別平權的今日,大聲說出自己的性向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也不大會遭受他人異樣的眼光以及強力的抨擊。但很多時候比起社會的看法,真正的認識自己,真正的認同自己卻是一件更難的事情。
「At some point, you gotta decide for yourself who you're going to be. Can't let nobody make that decision for you.」
故事劇情:9
氣氛營造:10
演技表現:9
題材鮮度: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