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篇文章

影評 【當愛不見了】當冬日漸暖

2017-12-07 00:21:31


 
      勇奪今年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由俄羅斯導演Andrey Zvyagintsev執導的【當
愛不見了】,劇情描述一對即將離婚的夫妻,一夜大吵後,兒子失蹤了,母親Zhenya(Maryana Spivak飾演)焦急地報警,爸爸Boris(Aleksey Rozin飾演)卻出奇地冷靜,警察以有更重要的案件要處理、「這麼優渥的生長環境、孩子不會『捨不得』不回來為由」推拖,夫妻轉向尋求民間搜救組織的幫助,孩子真能成功找回,而愛,又能重新形塑嗎?
 
      片名叫【當愛不見了】,這份不見的愛,開頭我們最先看到的,當然是夫妻兩人曾經有過的愛情,而隨著孩子失蹤,本以為會因而凝聚兩人間幾已潰散的感情,但兩人只試圖與新情人增生新的愛情(多像回顧那些年兩人逝去的美好曾經),用體液交換,用「我只(最)愛你(妳)肯認;而原先對彼此不滿的情緒,如同新聞畫面不斷閃現的政經情勢,不減反增、越演越烈。
 
      感情若然用說的就能相信,那曾經的誓言就不會飄零逸散,徒留一紙曾經愛過的紙本證明:Boris說愛已懷孕的新女友,被她懷疑這是否Boris的撩妹守則,Zhenya說只愛過中年暖男一人,和兒時的媽媽,我們不禁會想:那妳丈夫呢?妳小孩妳不愛嗎?
 
      用肉身捍衛當年尚在腹中兒子、甚直言要她墮胎的母親下地獄的Zhenya,一定也曾經對她的人生產生過一種信仰,對那時即將成為她丈夫的Boris有過一股憧憬,堅信負責任的Boris,會讓愛成為一種永恆,你會照顧我們一輩子。但一輩子是多久,沒人知道,樹枝會枯萎,景物會汰換,人當然也會變。
 
      希冀用變取代不變的Zhenya,當然有掙脫情感牢籠的權利與可能,然而即便Boris變的不再可愛了,兒子是無辜的,沒有選擇地來到世上,又無情地被遺棄。「都十二歲了,一點禮貌都沒有」,母親大聲喝斥著,被當皮球踢、連被告知父母離異的權利都付之闕如的兒子,在廁所門後哭泣,父親看不見,吃早餐時前晚殘留的淚滴,母親全然忽略,無人聞問、被冷暴力不斷侵蝕的兒子,只能選擇出走。
 
      所謂母性,究竟是與生俱來,或是後天培養而來?英國導演肯洛區的【甜蜜16歲】裡,描述一心希望母親出獄後可以一起過新生活的小男孩,不惜販毒、以身涉險,最後準備要讓母親看他精心布置的新家時,只換來母親和情人以拖油瓶譏之的訕笑。母性堅強,誠然只屬理想,母親也是人,也會有自己的情欲需求和自由想像。
 
     【當愛不見了】的Zhenya,是當了母親才意識到自己是母親,要如何當個母親甚至好母親,課本沒有教,生活無處學,甚至自己的母親,都可能是對她家教傳承的一個極端示範。Zhenya笑的最多的時候是對著情人,是在網上分享那不具意義、與建立情感毫無連結的美照,然而回歸真實生活,她用咆哮、用冷漠,去分享她的動態。
 
      在我們幾乎無法洞察到Zhenya對兒子的愛、導演連一個溫暖回憶鏡頭都不願給時,從兒子失蹤後焦急萬分的他到疑似找到(屍體)後的崩潰竄逃,似乎一步步在為這位嘴硬心軟的母親找回溫度,一反嚴峻冷冽的荒涼雪景。「如果當初沒生下他就好了」再明顯不過的氣話,反到像在質問自己:「為何現在會變成這樣?」
 
      沒人知道,包括連Boris也不知道,影片中我們無法窺看他跟兒子的相處情形,但言談中也不難理解,Boris也選擇冰凍了父愛,尤以事發後的淡定,那種跟官僚警察不相上下的嘴臉,更難令人投以同情。惟有當最後能夠殘存證明愛的活體真的不見,Boris終於隱忍不住、痛哭失聲,才更能體現他曾想澆灌、卻無能給予的愛,一如他與對女友新生小baby的焦躁與不耐。
 
      行文至此,突然想起片中警察對富有家庭的刻板印象,一種我的家庭真美滿,所以我斷然無不安於室的匱乏想像。只有當兒子真的遍尋不著,即便兩人都另組新家,協尋傳單依然高懸不放時,我們才知道兩人對失去(MIissing)的想念(Missing)。有了住所未必能成家,家人也需相處磨合過後,才能確認為家人,【當愛不見了】是一部冷冽到刺骨的電影,電影中反映的問題,不惟獨俄羅斯社會才有,普世皆然。我們能回頭觀照的,就是我們今天可有比昨天更好一些?當人們每天上班、下般,通勤、擠電梯、宛若機械人的被運往一條輸送帶上,生活麻木了日常,削蝕了情感,當我們在意虛擬世界的華美,遠比回望自己身處的真實世界要來的多時,愛正在一點一滴不見。當愛不見了很可怕嗎?確實,但我們若能回頭尋思主人翁在愛的有無中往復循環的遞嬗軌跡,檢視一下自己所能幾予和丟失的情感餘溫,或許更能召喚一些溫柔善意。
 


電影爽度:6
故事劇情:8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10
題材鮮度:5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