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
4 篇文章

影評 《相愛相親》-禮教之骨長出的肉或骨刺

2017-12-17 02:07:49


      Credit甫打上之際,一面拭淚一面想起朋友封為本月最強哭片之一的預警,又覺得這淚流得和熟悉的觀影經驗不甚雷同。這是一部非常華人的片子,此言當然非指劇組人員們的普遍人種,而在於那些觀眾接收到的怒哀悲喜,是以華人行之有年的禮教結構為骨上長出來的,肉或骨刺,各憑命運造化。

      感覺得出劇本非常具有野心,三個世代各有各的內心宇宙處世價值,交織作用之下發酵的作用和影響推動著情節,進而染出一個時代的複雜矛盾卻同時具有整體性。此現象讓人聯想到千禧驚世傑作《一一》,然《相愛相親》如同片名一般就《一一》而言概念更為直球主題相對聚焦,世代和世代的互動、相愛和相親的差異產生了矛盾導致了衝突,如何在情感線間不顧此失彼,角色又要和解得自然圓滿,就是電影成敗的直接考題。

      三條主要感情線裡,姥姥線給我的細膩層次感和完成度遠高於其他兩條。薇達線中故鄉異性舊識的威脅、夢想與現實困局的設計並不特別,傳達資訊手法也有如大谷翔平直球,阿達初登場的〈海闊天空〉,根本用不著躺棺材的內心戲,直接爆完這角色的結局(一次唱不夠還唱了兩次);一首〈花的話〉更是道盡譚維維角色的心境(原諒我完全忘記這角色的全名),但他與阿達劇中合音版本的〈花的話〉真是好聽,導演太壞了,能不能在這裡給我剪一首歌的時間阿。最終的收題〈陌上花開〉也是交給阿達扛,寫個歌手角色真的是太好用了(嘆)。

      慧英和老尹的戲我比較無法客觀看待,畢竟他們與我家中兩老的個性與互動相似度驚悚到足以讓人吃掉一個班的手手,包括各種華人家庭常見情緒勒索的部分。因此明知這條線的戲層次起伏都較為日常平穩,還是帶給我異常充足的入戲感,以致在片末〈花房姑娘〉的車內戲感到的力道難以忽視:我們談過的夢想說過的目標,可能在歲月中不一樣了,抑或是你忘了,但我們有一整大段年華的共同回憶,這些回憶支撐彼此願意走進我們的新車繼續開下去,就像當年帶領著走進花房的姑娘一樣(但以後不准王太太坐這部車)。順帶一提,劉若英友情出演的王太太實在太可愛討喜,老尹就算沒有出軌意思,可能也是會從跟她的互動中得到些許樂趣的吧。

      姥姥線是整部片的重心和亮點。對薇薇說的「好。」、果決趴在墳上的戲,非常單純、極致簡單卻在觀眾心頭重擊;結局那句「我不要你了」,更是含蓄的傳達了姥姥經歷了一整個青春年華的沉痛,只換來了一個勢必拋下這些沉痛回憶的命運,這樣的執著和無奈卻看似必然無解。吳彥姝何止支撐起角色,根本是超出劇本文字要求的、另一個層次的表演。震撼力是劇本鋪陳和演員個人能力相互提升才能炸出的效果,電視臺和撕破照片的兩場哭戲,加上慧英老尹的車內戲,是三個我在觀影過程最沉醉也最心如刀割的記憶點。三個女人看見彼此也看見自己,結局在她們相互潤修後走向圓滿。

      情感層面之外,也安排了全家一起滑手機、喝咖啡寫卡片、對於貞節牌坊的吐槽等等關於凸顯世代差異的戲。中國的人口規模巨大,傳統結構緊密,在轉型開放甚至西化的路上,到現代依然盲點處處:像是片中「我們中國人講人情」作為抗拒法治化的說詞,到了傳統性別、家庭禮教箝制住人的幸福之時,卻不見以同樣標準出來「講人情」了。在注重所謂「講人情」的舊世道,說穿了即是以集體的人情綁架他人的人情而已。參雜了性別、古老宗族體系的力量到現在還是勒索著以華人世界自居地區的人們,像是中國河南鄉村的貞節牌坊一般聳立。然本片這方面的議題操作偏向劇情設定的工具性,探討不若建立於其上的人情故事深刻,心中不免可惜。

    《相愛相親》雖在情節和情感線上的細膩度和力道不甚均勻,結局的和解走向也完全可以預期,但幾場情感戲的設計讓人留下難以取代的印象,東亞的觀眾普遍應能產生共鳴;各項製作包括攝影、選曲、演員也都是高水準,依然是本年度最值得一看的華語電影之一。在金馬零斬獲比較可惜了,除了女配角外,各單項都存在明顯更有競爭力的選擇。

    希望看完《相愛相親》的觀眾,有關「相愛」與「相親」的考題,就算沒有答案,也能產生梳理逐漸充沛想法的機會。

 

 

 


電影爽度:5
故事劇情:7
氣氛營造:7
演技表現:9
題材鮮度:6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