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體制化了!
刺激 1995

影評 怒火邊界:來不及察覺的恐懼

2015-10-28 10:34:56


繼《雙面為敵》(Enemy)與《私法爭鋒》(Prisoners)後,潛力無窮導演:丹尼斯·維勒弗(Denis Villeneuve)再度展現超越自我的傑作。不論《雙面為敵》如何弔詭與怪誕、不論《私法爭鋒》如何成功地表達步調偏慢的懸疑故事,維勒弗不斷創新自己於影像的想像及真實,他透過畫面告訴我們電影長期養成的慣性,並從中打破這項於製作與觀賞的習慣。同時《怒火邊界》(Sicario)敘述了一個相當隱約卻龐大、沉重與緩慢的晦暗地精彩故事。

故事開始前《怒火邊界》完全沒有展現故事的核心與架構,這是由編劇泰勒‧謝裡丹(Taylor Sheridan)不斷隱藏的特點。當我們看到凱特(艾蜜莉·布朗飾)指揮各項掃蕩行動時,那是非常清楚又精彩的心境,從開始至結束,我們都能看到完整地懸疑,沒有絲毫推遲與虛假,不像我們曾看過的懸疑動作類電影,就像湯姆·克蘭西(Tom Clancy)的小說改為大型商業電影後的蓬鬆。

蓬鬆是一種相當奇特的感受,如果以相對清楚的方式來說:以湯姆‧克蘭西為藍本的電影,故事中的懸疑架構有如泡沫般的推疊,能夠快速地膨脹懸疑的氛圍,卻因不夠扎實或穩固,導致電影的故事呈現有某種程度上的落空,當觀眾期望更多,電影卻已結束了。當然這點因人而異,也由於大型商業電影的市場相對龐大,當眾數大到一定後,故事的呈現相對不會太過極端。

然而《怒火邊界》完全沒有這項考量,而是非常精湛地完成了故事,我們能從中看見徹頭徹尾冷血又無情的精湛反派。在美洲與歐洲諸國都曾聽過這個名字:曼德林(Medellín)這不是一位人名,而是哥倫比亞(República de Colombia)第二大城,安蒂奧基亞省(Antioquia)首府。曾因臭名昭彰的曼德林販毒集團和居高不下的犯罪率成為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城市。

曼德林集團主要由四大販毒集團組成。在近300名毒梟的操縱下,該集團的2萬多名專業毒販活躍於拉丁美洲、美國、歐洲、澳洲甚至亞洲之間,組織龐大,活動範圍廣範。雖已在1991年覆滅,但曼德林集團並非被完全掃蕩,而《怒火邊界》的故事便是從這裡開始,而泰勒‧謝裡丹完整展現了犯罪劇情的突破與想像,曼德林乃不長使用的題材,泰勒‧謝裡丹不僅使用,更是完成了對曼德林的想像──非常真實又暴虐。

故事呈現出美墨的邊界,對於美國政府與毒梟集團的交鋒,從中出現的火藥與槍砲,丹尼斯·維勒弗完成了槍戰的緊張感,不使用爆破與彈藥,於拍攝層面節省了可觀的成本,透過血漿與攝影機運動,呈現並加載槍戰的張力,而最主要的成功乃因為爆發前的每一分緊張,這點是丹尼斯·維勒弗相當擅長的畫面,也是他特有的風格。

從《雙面為敵》《怒火邊界》我們會發現丹尼斯·維勒弗相當熱愛使用空拍,這點很令人好奇:為何要如此大量使用空拍的攝影技術?在《雙面為敵》使用空拍與狼蛛來代表慾望或另一面『惡』的自己,然而《怒火邊界》的空拍相對直接了許多。

《雙面為敵》需要使用狼蛛來代表罪惡,那在《怒火邊界》則是非常清楚的將罪惡呈現於影像,因為跨過邊界就是罪惡之城,沒有法律、沒有政府,只有最龐大的販毒集團。因此我們會看到邊界外的貧瘠與炙熱,透過兩項概念來表達只有罪惡的無毛之地。或者我們能將空拍視為搜尋,搜尋故事中將被獵殺的角色。

由艾蜜莉·布朗(Emily Blun)喬許‧布洛林(Josh Brolin)班尼西歐·狄奧·托羅(Benicio del Toro)三人共同主演,艾蜜莉·布朗飾演的凱特就像敘事者,她很中立沒有任何推遲地演出女主角,也因為有她才能帶出喬許‧布洛林與班尼西歐·狄奧·托羅的精彩,其中相當傑出又精彩的的班尼西歐·狄奧·托羅,他確實呈現《怒火邊界》不可被忽略的反派,只有他能將角色的特質隱藏如此之好。

若要以相當具體又迅速的方式來形容班尼西歐·狄奧·托羅的演出,那則會像《刺激驚爆點》(The Usual suspects)裡的凱文‧史貝西(Kevin Spacey)他是你心中的恐懼,但你根本沒有察覺你有恐懼。

 圖片來源龍祥電影


電影爽度:8
故事劇情:10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10
題材鮮度:9

編劇人生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