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的单位里,我部门的副总裁一直都不受大家欢迎,他木讷又不擅沟通,常出言不逊得罪一众同事。他其实是工程系毕业生,不知为何跑来从事公关业,同事间一致认为他更适合从事工程业。一次因公事与他单独外出,途经他毕业的大学,好奇问及转行原因;他表示,毕业那年是1997,亚洲金融风暴,土木工程业根本找不到工作,所以转行。一阵沉寂后,他忽然又说,一转就是二十多年。印象中,这是一直冷漠、致力与众人保持距离的他唯一一次提及堪称最私人的过往。
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股市大跌、经济动荡,逐渐蔓延至全球金融体系;我关在象牙塔里追求我青春的喜怒哀乐,堪称混沌无知,也无感;2008年,马来西亚大选,经历了创国以来最严重的政治海啸,从此国家的路途不再一样,我的路也在或清醒知觉中、或不知不觉中,逐渐不再一样。
看完电影《大賣空》,我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感觉是——无力。这份无力感直缠了我好几天。电影很精彩,是这两年的冲奥作品中最打动我的一部(动画除外,不然很难从《头脑特工队》及《大賣空》中选一部,完全不同类型)。对《大賣空》特别有感触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正如另一位网友的点评:这是一部注定不会获得太多其本身值得的关注或嘉奖的优秀电影。它不像《聚焦》具备充分的人文关怀与角度,多半不会赢得奥斯卡;它也不是典型的商业电影可以赢得市场,连像《火星救援》这一程度的娱乐性及讨好也达不到。然而,电影里展示的现实,比许多其他揭露残酷现实的人文电影还要现实,因它和我们息息相关。它是我们普通打一份工、挣一点生活钱的人们的衣食住行——经济。除了学生,其他人等请莫和我说经济与你无关,和政治同一道理,未踏出社会之前那么说是清高、可爱、不染人间烟火;出来了还那么说,那是绝对的愚蠢及无知,混沌得可憎。
电影《大賣空》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叙述美国2007年次贷危机前,一些具备独立思维的人们如何察觉金融体系的危机,及后如何从中牟利。主演们兵分三路,最重要的角色是第一位察觉危机的人,由贝尔担任,其他两路人马辗转获得消息,经分析与思考也采取了行动。从头到尾,这三路人马都没碰过头,都是各自各运作;让影片非常具现实感。在主角们获取信息以进行分析,或进行对赌——对赌全美国金融体系——等一系列活动中,金融体系里的各色人等纷纷出场:自以为是、认定房产不会垮的投资银行雇员;销售一些自己也不了解的金融产品的产品经理;拥有多间房产的脱衣舞娘;眼里只有利益的投资经理;为保持生意而做假的评级机构;甚至惊鸿一瞥、致力与华尔街打交道而不愿报道不利消息的主流媒体;从上至下、左至右,华尔街的高层、中层至下层,合作机构,相关机构与人士,甚至于希望从欣欣向荣的市场中分一杯羹的普通老百姓;大家仿佛蒙了眼,齐齐随市场起舞,总以为市场不会垮,体系不会崩解,金融从业员尽情赚取仿佛俯首可得的金钱,普通人尽情享受他们本无法负担的财产与梦想;直到体系本身最终无法负担人们的无穷欲望而自行崩溃。
电影的一大创意是在叙述故事中,在提到较深奥的金融词语时,会跳到画外讲解,采用一些名人以简易明了的例子来讲解,让不具金融知识的观众如我也可明白事态的发展,也增添了电影的娱乐性。电影整体风格采黑色幽默格调,节奏紧凑明快,整个故事一气呵成。演员都呈现了专业的演绎,众人的戏份相当均匀,搭配谐调不突兀,是精彩的群演作品。金融风暴来临前的铺垫非常足够,观众一直等待着这个我们知道注定终会到来的风暴。在体系逐渐瓦解时,初始一些单位还一直力压和尝试掩盖,主角们如热锅上的蚂蚁,毕竟这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和全世界的金融霸主美国对赌少一点资金、魄力和耐压性都不可啊!直到体系崩盘到一个程度无法再压下去时,主角们依然需要和时间赛跑,这是场大风暴,不赶快停盘套现,可能做庄一方都会倒闭,到时即使赌赢了也无法获得利益。随后一些机构险些倒闭,一家世界级银行真的倒闭了,政府插手救市;我们的主角们也从中全身而退,获得了他们可观的报酬。即使我们的主角是赢的一方,我们的观影角度是全身而退的一方,这却是一场赢了也毫无开心之感的胜利。
电影的角度主要鞭挞华尔街的人们,这些占领全世界最繁荣地段的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人们听不懂的术语,不是他们高深,而是他们要混淆其他人。他们贪得无厌,正途不够赚钱,开始着手次级产品,从中包装整合,又再销售,势要挖尽每一分钱。而这一场华尔街玩得过了火而造成的风暴,最终还是由普罗大众来买单。史蒂夫·卡瑞尔的角色挑明了当中的后果,华尔街里的人们、那些银行及金融机构的高层,他们都不会受牵连。他们的钱不会受牵连,因他们最先嗅到了风暴的味道而赶紧缩手,他们的人也不会受惩罚,太多灰色地带可供他们狡辩,人们也太着眼于救火而无暇理会他们。最终是普通人们,尤其是最下阶层的人们会受苦。
我向同事推介这部电影。几天后,一位妹子表示,她和男友观赏到一半即离场,表示电影太深奥,而且是美国经济事迹,和我们无关。我顿时无语。果不其然,这是一部始终不会获得太多注意与嘉奖的电影,人们或是不懂,或是不想知,或是无感,始终觉得经济或金融离我们很遥远,没有太大的相干。我不是金融专业,我并没确切知道或可以分析出金融/经济与普罗大众的千丝万缕之关系;我只知道,人的梦想与所选择的事业途径,可能因经济动荡时势而转变,那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生转折,是一个堪称改变了人的一生的时势局面。我也知道,即使发生在地球遥远的另一端的金融风暴,也如蝴蝶效应般影响了世界各国,为当地人民已水深火热的生活再添负担,可能成了改变一个国家政治局面的最后一根稻草。即使不随大美国主义起舞,相信这是一个会压垮全世界金融体系的大风暴,其影响依然有之,或多或少,也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轨迹。
但人们认为“它”和我们无关。我感到有些按捺不住,这是攸关我们生活品质的课题,怎么不多关心呢?只是想深一层,关心了,知道了,又如何?这回到了我上头所说,看完电影后的强烈无力之感——我们能够做什么?一位智者曾说过,一个人需要读多一些书才明白,为何他会失业?同样的道理,我们多关心国家大事和经商文教,才明白为何我们的生活总是那么难过。而我们对此一直都无能为力。
世界从来都没有美好过。戏里所展示的人性之贪婪和自私,从来就不是什么新鲜事,比陈腔滥调还要陈腔滥调。风暴过后,这些人可能一阵子身处低潮,但只要时局稍好,一切都会固态复萌。华尔街依然纸醉金迷,外头的人挤破头也想进去分一杯羹。
这是我第二次观看迈克尔·刘易斯的电影改编作品,第一部是《点球成金》。同样的,《点球成金》展示了一个人拼尽了力、想尽了办法也还是无法逆转因体制与金钱所造就的注定的败局。还是那么的无能为力,人定胜天很多时候真的只是说说而已,我们连人和金钱都胜不了。只是,在尝尽了故事的苦涩,在感受到深深的无力之感后,心里油然生出的,往往是面对大环境之几乎不可逆、明知事物之不可为,我们依然想尝试,想努力;哪怕不知可做些什么,也还是试试看做了些东西。
这是我们这些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平庸劳碌、无能为力的人们,我认为,比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还要更勇敢可敬的精神。
故事劇情:8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