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Moonlight]的文章:


*全文有《因為愛你》《月光下的藍色男孩》《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雷。 自2015年,影評與影迷一連沈醉在3部情感綿延、令人魂縈夢牽的作品:《因為愛你》《月光下的藍色男孩》《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尤其《因為愛你》與《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有許多相似與可互相對照之處,不只都關乎同性戀情,而是LGBTQ族群於躲在櫃子裡與出櫃的心理戰之外,另闢一條讓主流社會正視的道路——唯美、深刻、自我追尋。 卡蘿見到被困在百貨公司的特芮絲,便帶著她一起逃離社會的牢籠;艾里歐自從在窗外看見奧立佛,不願承認但不分由說,自己的人與魂已被他勾走——《因為愛你》與《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那美到讓人無視一切的戀情,經常得到「愛與性別無關」的結論。但是愛確實與性別有關,否則卡蘿不會被指控精神不正常,而被迫放棄女兒的監護權;奧立佛也不會選擇定下來,而不是回去找那個曾經跟他共有名字的男孩。 雖有著普世價值的愛情,這些相愛的主角並不是恰巧有相同的性別而已,她/他們的故事被包裝成與異性戀有共鳴,然而都是貨真價實的同性戀故事。陶德海恩斯將社會批判化為枝節,盧卡格達戈尼諾則將結局上升至心靈必經的過程。只是,卡蘿依舊被道德條款束縛到...
從《因為愛你》到《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當同志愛情電影來到被主流迷戀的文藝時代
SELINA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2018-01-18 17:25:24
爽度
9
Warning:這篇是給對《月光》無感的人(真的有嗎?)的取暖文。如果是鐵粉,要不是得罪你,就是讓你看到一個明明只是看不懂、沒深度的人在說胡話。看之前千萬有心理準備啊! (長鏡頭旋轉長鏡頭旋轉,好了我們可以開始了) 已經有許多人表示,《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簡直就是為奪奧斯卡獎所拍,集所有奧斯卡獎會屬意的元素於其中。不過,與其說此片的問題是討好奧斯卡、收集「奧斯卡元素」,我認為它更是對「男同性戀成長故事」的「流水帳」交代: 一、被霸凌的娘娘腔小孩二、「特別的」童年玩伴三、少年時看到性器的性啟蒙四、對童年玩伴深藏心底的愛五、「類」異男忘情節六、親密接觸後的期待落空七、《#壁花男孩》Patrick&Brad(無法兩三句說明,看過就懂)八、埋葬往事,以自己的方式堅強茁壯九、多年後大和解十、純愛。 同性戀少年成長故事少不了的就是家庭問題。這部片還算有點特別的是,他家庭的問題不是家庭對他的性傾向有意見,也不是對他有「性」方面的傷害或壓迫。就是一個人生失敗墮落的吸毒母親,一下子我愛你了,一下子我又不愛你了,一下子我又愛你了(Proveit!)原諒我好嗎,然後哭哭大和解。這個大和解一定要跟其...
藍色是川普的互補色也就是奧斯卡的代表色
盂蜜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
2017-03-07 15:10:16
氣氛
10